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江干访友图(清代石涛创作纸本水墨设色画)

清代石涛创作纸本水墨设色画

《江干访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石涛创作的一幅水墨设色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 名称
    江干访友图
  • 作者
    石涛
  • 创作年代
    清代
  • 画作类型
    水墨设色画
  • 规格
    纵134.5厘米,横54厘米
  • 材质
    纸本
  • 现收藏地
    中国美术馆

基本信息

此图绘访友辞别之景,画面浓淡墨色相融相破,树与石着重突出笔线之骨力,云与叶则彰显墨色之韵味,笔墨兼具,相互生发。

画作内容

此图绘访友辞别之景,在江岸交错奇古的树干之间,有身着白袍的一正面、一侧身两位人物,交错树干形成的三角形犹如画框,将蓬头者框括定格,面无表情,略显愁绪。图中的人物古拙,树石嵯峨,山峦重叠,烟水凄迷,荒村草舍,孤舟野渡,全图俨然是“世外逸民遁迹山林”的写照。

画幅上端长题:“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而无墨也。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缈,此生活之神大端也。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苟非其然,焉能使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蹲跳,有潜伏,有冲霄,有崱屴,有磅礴,有嵯峨,有巑岏,有险峻,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钤印五枚,属于石涛的有“清湘遗人”(朱文长方印)、“西方之民”(白文方印)、“于今为庶为清门”(朱文方印)三枚,另有收藏印两枚。

创作背景

据考,“于今为庶为清门”一印最早见于石涛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月所作《梅花》轴(上海博物馆藏),而“清湘遗人”和“西方之民”两枚印也均为此一时期或稍后。因此,可据此初步判定此图至少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之后所作。

艺术鉴赏

构图

此图布局新颖,近景密而远景舒,使人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感,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与高度概括的能力。其中,近景人物点题,与画面上方很长的一段提跋相映成趣,增加了画面气氛,引人联想。

技法

此图笔势灵活,或有墨无笔,或有笔无墨,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云蒙雾绕、清新湿润的的山中之景。其中,山峦上的浓墨大点,衬托着用淡墨点出的一丛丛烟树,充分表现了作者所特有的点苔点叶之法。

历史传承

此图原由邓拓收藏。1964年,邓拓将此图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重要展览

2012年1月17日至4月10日,此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中展出。

2020年1月19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在北京开幕,此图在其中展出。

2025年9月27日至2025年10月8日,该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作者简介

石涛(1642年-约1724年),姓朱,名若极,明代皇室后裔,广西桂林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瞎尊者等。早年居无定所,屡游安徽敬亭山、黄山,为黄山画派主将;中年住南京,晚年定居扬州。擅画山水,兼长画梅竹人物等,学习传统而不泥古,有“笔墨当随时代”和“借古以开今”等明确艺术主张,勇于创造,用笔放达而自成一家,与当时“四王”等人在绘画上的崇古模古风气相对立。著有《苦瓜和尚话语录》和《大涤子题画诗跋》等。

阅读量:62 更新时间:2025-10-29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画作内容
  4. 创作背景
  5. 艺术鉴赏
  6. 历史传承
  7. 重要展览
  8. 作者简介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