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澳门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是指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 中文名
    澳门回归
  • 发生时间
    1999年12月20日
  • 发生地点
    澳门文化中心
  • 结果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 涉及国家
    中国、葡萄牙

基本信息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未经明朝政府许可,开始在澳门非法居留。此后,葡萄牙人一直自认是租居澳门的臣民。明清两朝政府都对澳门行使了全面的主权。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乘清政府战败之机,相继侵占了澳门南面的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上述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阐明澳门是中国的领土,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澳门问题。1979年,中葡两国正式建交。20世纪80年代,中葡两国领导人就澳门问题多次交换意见。1986年至1987年,中葡两国经过四轮会谈,结束了解决澳门问题的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式,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方案。

事件背景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位于珠江三角洲南岸,毗连广东珠海,与香港分处于珠江口伶仃洋东西两侧,两地相距仅40海里。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总面积为16.52平方公里。古时为船舶出入港口,故称澳;又因其地两山相对,故又称澳门;旧属广东香山县管辖,又被称为香山澳、濠镜澳、濠镜等;又因其同妈祖神庙有关,历史上澳门也称妈阁。

据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申良翰纂修的《香山县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在岭南设置南海等7郡,澳门属南海郡,这是澳门有文字可考的建置之始。秦末赵佗据南海郡等地,称南越王,置番禺县,澳门属番禺县。公元420年(东晋元熙二年),置新会郡,下辖封乐、封平等12县,澳门属封乐县。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澳门重属南海郡。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澳门属东莞县文顺乡。公元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属广州府香山县。明清时期,澳门仍属香山县管辖。

明朝时,澳门还只是一个小渔村,随着明末经济的发展,外贸增多,南洋各国的商船开始到澳门进行贸易。16世纪前期,葡萄牙殖民主义势力扩展到远东,葡萄牙曾派遣一艘船来到中国,打听明政府是否允许他们来做买卖。由于明朝的严词拒绝,葡人尚未入居澳门。早期来华的葡萄牙人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殖民掠夺,不可避免地与明朝政府发生了军事冲突。16世纪初,明朝军队先后在屯门之役、新会西草湾之役和双屿港之役打败葡萄牙人。

公元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明朝将广州市舶司迁到澳门,允许外国商人到此入泊和经商贸易,澳门从此“开埠”。各国商人在此接受中国官员检查,遵守抽盘(即徵税),就船交易,市毕即去。货物迟迟不能脱手而需要登陆者,也只许搭盖茅屋暂住,交易完毕后必须撤屋离去。公元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中葡战争之后,明朝曾禁止葡商上岸经商。

事件原因

入据澳门

葡萄牙人在与明朝军队的冲突中失利后,认识到中国国力强大,不能轻易用武力征服,因而改用行贿等手段,以求在中国沿海取得立足之地。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前去澳门的外国商人借口商船遇到风浪,海水打湿了贡物,要求上岸晾晒。葡萄牙商人乘机混入其中,并冒用外国商人名义,以千两银子的代价买通广东海道官员答应他们上岸的要求。葡萄牙人由此登岸“暂住”。

葡萄牙人在澳门以“暂住”之名,行“常驻”之实。公元1554年,葡萄牙船队司令苏萨对广东海道副使汪柏行贿后,葡萄牙人进入澳门的活动开始增多,葡萄牙人船只抵泊澳门日益频繁,并企图将澳门作为固定停泊地。期间,葡萄牙人运来砖瓦木石,盖屋成村。至1564年,葡萄牙人盖建的住所已有千间以上,在澳葡人也近千人。至1570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又兴建了三座教堂、一家医院和一间仁慈堂。使澳门由临时泊口变成了葡萄牙人在中国进行商业贸易和停泊船只的永久居留地。葡萄牙人在澳门站住脚后,加紧贿赂握有军政实权的广东海道副使汪柏等人,每年馈赠白银五百两,以巩固葡人在澳门的地位。

盘据澳门

汪柏调离广东后,接任的海道副使发现了前任受贿的事情。

1572年,葡萄牙人通事贡萨尔维斯(PedroCrongalres)前来向海道副使送礼,谈及葡人又带500两来交纳地租。由于当时有其他官员在座,海道副使便说,这笔款是交国库的,从此开始了葡萄牙人公开向中国政府缴纳地租的历史。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由原来无地租变为每年正式向中国政府缴纳地租500两。不久,又另加火耗银15两。葡萄牙人向明朝政府交纳地租,表明他们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他们不过是租居而已。与此同时,明朝官府接纳这笔租金,而将之载入万历年间刊行的《广东赋役全书》,则表明中国官方已正式允准葡萄牙人“租居”澳门。

葡萄牙人获得居住澳门的许可之后,不断擅自扩大居住区,并逐步建立起对澳门居住地的社会管理,其管理形式体现着欧洲中世纪城邦管理的传统色彩。表现在:建筑城堡、炮台;建立管理澳门机构——澳门议事会(1583年建立);私设总督(1615年弗朗西斯科成为第一任澳门总督);强化基督教教会的统治地位等。虽然如此,鸦片战争前300年的澳门,并非葡萄牙的殖民地,明清政府始终有效地控制着整个澳门,澳门葡人也完全服从明清政府的管理。

葡萄牙人从最初直到1848年一直向中国政府缴纳地租,正是对中国在澳门的主权的承认。在葡萄牙人“租居”澳门的270多年内,明清政府对其采取“建城设官而县治之”的方针,设置管理澳门的机构和官吏,制订有关法规,严加军事防范,派遣政府要员巡视,行使中国对澳门的主权。1614年,两广总督张鸣冈曾上疏,认为对付葡人的最好办法,不是将他们驱逐,而是利用葡人在澳“日夜所需仰给于我”的处境,“申饬明禁”,加强防范和管理。

明朝政府在澳门设有提调、备倭、巡缉等官员,这些官员统称“守澳官”。澳门的主要行政司法等职能,则由香山县知县主管。他对居澳中外居民具有非常广泛的管辖权。1730年(清雍正八年),两广总督郝玉麟等奏请设香山县丞一员,作为分防澳门县丞。1744年(清乾隆九年),清政府将肇庆府同知改设为广州海防军民同知,通称澳门同知,移驻前山寨。至此,以澳门同知为最高实际负责官员,与香山知县及县丞互相协调,共同管理澳门事务,构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管治澳门的体制。

在关税征收方面,康熙年间,清政府在澳门设立粤海关监督行台,作为粤海关监督巡视澳门驻扎之所。其后澳门作为海关属下的七处总口之一,下辖关闸、大码头、南湾和娘妈阁四小口,居于与省城大关总口同等重要的地位。

明清两代政府根据澳门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制订了多个具有法规性质的章程和条例,责成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遵守。在行使司法审判权方面,中外居民之间的纠纷,乃至刑事方面的案件,亦由中国官吏依照中国法律审理裁决,并饬令澳葡当局遵照执行。

除依据法规对居澳葡人实行日常管理外,为防止澳门葡人哗变,明清政府还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公元1574年(明万历二年),明朝政府在扼守澳门与香山县咽喉的地方莲花茎建立关闸。关闸为中国传统的古城楼建筑,中间有一道大门,有中国官兵把守,规定时间开放,以便利彼此间交易。

数百年间明清多位封疆大吏巡阅澳门,传达了中央政府对在澳葡人的政策,并处理重大问题,显示了中国政府对澳门主权的拥有。1839年9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巡阅澳门,可以说是明清官员巡阅澳门的高潮。

对澳门的葡萄牙居留地,明清政府在行使中国的管治权的同时,默许葡人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居澳葡人在遵守中国法律、接受中国官吏管治的前提下,按照古希腊城邦、西欧中世纪自治城市以及葡属海外领地自治的传统,设立具有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的自治机构议事会,在其管辖的范围内管理葡人的内部事务,实行葡式的政治法律制度,并由葡萄牙政府和葡属印度政府核准这种自治权利。

强据澳门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打败清政府,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中国的门户洞开。葡萄牙殖民者步英国之后尘,于1845年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澳”,其他国家也可以任意在澳门经商。同时,葡萄牙政府又任命葡人在澳门的“兵头”为澳门总督,作为统治澳门的最高长官,并沿袭从前的作法设立了一系列的统治机构,这样葡萄牙人既不再打着中国的名义,也不再向中国政府缴纳地租和税款,而在澳门自行征税。1849年,葡萄牙殖民者在英国的支持下,驱逐清政府在澳门的官吏和海关人员,强行占领了澳门半岛。后来又相继于1851年和1864年侵占了中国的函仔岛和路环岛。至此,整个澳门全部被葡萄牙侵占。

1887年3月,葡萄牙殖民者诱骗清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并写进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的字样。同年12月1日,葡萄牙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十五款,再次确认《中葡会议草约》中的提法,但同时又规定“惟现经商定,俟两国派员妥为会订界址,再行特立专约”。后来双方曾多次会商,均无结果,澳门也一直由葡萄牙人占领着。

澳门是被葡萄牙强行占领的,清政府虽然软弱腐败,但其在澳门被强行占领后,也曾多次与葡国协商,据理抗争。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民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未与葡萄牙进行过任何交涉,直到1928年4月《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期满,南京国民政府才对葡萄牙宣布终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同年12月两国重签新约,但新约对关税细则、商业事务等事项重新做了规定,关于葡萄牙对澳门是否继续拥有“永驻管理权”则刻意模糊,只字未提,新约签订后,葡萄牙对澳门的占领及管理现状并无改变。1955年,葡萄牙还单方面宣布澳门是它的一个“海外省”,企图永久地加以占领。

事件结果

督府降旗

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时,第127任澳督韦奇立在澳门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的降旗仪式,为政权移交仪式拉开序幕。

降旗仪式结束后,韦奇立手捂着刚降下的葡萄牙国旗,乘车离开澳督府。

葡方晚会

1999年12月19日下午6时,葡方文艺晚会在澳门新口岸填海区临时场馆里举行。葡国总统桑帕约、最后一任澳督韦奇立分别在晚会后致词。

官方晚宴

1999年12月19日晚上9时,官方晚宴举行,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唐家璇在晚宴上致祝酒词,他祝愿澳门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时任葡萄牙总统桑帕约、最后一任澳督韦奇立等出席晚宴并向嘉宾祝酒。

政权交接

1999年12月19日23时42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开始。在礼号手的号乐声中,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时任外交部长唐家璇、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时任葡萄牙总统桑帕约、时任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时任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交部长伽马、时任葡萄牙共和国议会副议长科伊索罗、时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同时登上主席台主礼台。随后,中葡双方仪仗队举行敬礼仪式,双方乐队奏致敬曲。接着,桑帕约总统首先发表讲话。12月19日23时55分,降旗、升旗仪式开始,中葡双方护旗手入场。12月19日23时58分,在葡萄牙国歌声中,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开始缓缓降下。12月20日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46秒后,两面旗帜同时升到旗杆顶端,猎猎飘扬。至此,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

1999年12月20日零时4分,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他代表中国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向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同胞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所有为解决澳门问题作出贡献的人士,向世界上一切关心和支持澳门回归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泽民说,中国政府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取得的重大进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 江泽民说,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将依法保护所有国家和地区在澳门的经济利益。他表示坚信,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 最后,江泽民主席以坚定的语气说:“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后,江泽民主席与桑帕约总统等中葡两国的主要代表走到主席台前,握手合影。

1999年12月20日零时10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出席交接仪式的约2500人。其中有5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40多个国家驻澳门总领事、名誉领事和国际组织驻澳门的代表,以及一些国际友好人士。澳门各界人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台湾同胞,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代表也出席了交接仪式。来自世界各地近300家新闻媒体的3500多名记者对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进行了采访报道。

宣誓就职

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澳门综艺馆隆重举行。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钱其琛、迟浩田、邹家华、吴阶平、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王忠禹、叶选平、阿沛·阿旺晋美、霍英东、马万祺、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卓琳等中央代表团成员以及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主席台就座。仪式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其琛主持。

1999年12月20日1时45分,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现在成立。1时47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宣誓就职。首先,由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宣誓。在朱镕基总理监誓下,何厚铧庄严宣誓。1时49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主席、终审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职。受朱镕基总理委托,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监誓。行政法务司司长陈丽敏领誓。随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10名委员、立法会23名议员、各级法院23名法官、检察院23名检察官分批走上主席台宣誓。行政长官何厚铧监誓。行政会委员唐志坚、立法会主席曹其真、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分别领誓。

宣誓结束后,朱镕基总理致辞。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切关心和支持澳门回归并为此作出贡献的澳门各界人士致以深切的谢意。他说,从今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行使职权。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力支持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和他领导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他希望特区官员继续发扬澳门同胞爱国爱澳的光荣传统,全面贯彻落实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恪尽职守,为保持澳门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表示相信,在祖国的大家庭中,真正当家作主、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澳门同胞一定能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的成就。澳门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接着发表讲话。他说,澳门回归祖国,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我们在欢乐和自豪之余,对美好的明天充满希望,也由此焕发崇高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责任感。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必将义无反顾,以无比坚毅的意志,本着基本法赋予的权力,贯彻“一国两制”,带领40多万市民建设自己的家园,这是我最大的光荣和责任。澳门必定会建设成为一个繁荣、稳定和进步的社会。

仪式结束后,江泽民、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会见了澳门特区主要官员,并和他们合影留念。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的约3000人。其中包括5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一些国际友好人士;40多个国家驻澳门总领事、名誉领事和国际组织驻澳门的代表。澳门各界人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台湾同胞,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代表,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这一盛事。

庆祝大会

1999年12月20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在何厚铧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庆祝大会开始,全场肃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接着,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他说:“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庆的日子。在这个庄严的历史时刻,我们深切怀念邓小平先生。他以伟大的政治气魄和非凡智慧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指明了正确道路。澳门的胜利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树立的又一个历史丰碑。”

江泽民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一定会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激起全场多次热烈的掌声。

接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发表演辞。他说:“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标志着进入澳门人当家作主的新纪元,我们为此感到万分激动和光荣,同时也焕发起崇高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责任感。”

此后,进行澳门土地基金移交仪式。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将土地基金证书移交给澳门特别行政区。何厚铧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接收。(注:土地基金,是根据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于1988年1月15日在澳门设立的。到1999年12月由中央人民政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管的土地基金总资产净值已近100亿澳门元。这笔土地基金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打下了良好的财政基础。)

接着,钱其琛副总理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赠送了一面有着特殊经历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1999年11月21日,这面区旗曾同一面国旗搭载于中国第一艘太空船“神舟”号遨游太空。这是赠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的一件特别珍贵的礼物。

为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赠送了各具特色的贺礼。这些精美礼品的图像,通过会场主席台两侧的巨型电子屏幕向全场展示,受到高度赞誉。

1999年12月20日10时45分,文艺演出开始。江泽民主席与澳门各界人士一同观看了精彩的节目。演出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在何厚铧陪同下登上舞台,和演员们亲切握手。这时,会场展示一幅江泽民主席亲笔书写的“开创澳门新纪元”的题词,全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钱其琛、迟浩田、叶选平、阿沛·阿旺晋美、霍英东、马万祺、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卓琳等中央代表团成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以陈滋英为团长的观礼团,来自各国的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共约3000人,出席庆祝大会。

部队入驻

1999年12月19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命令。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准时通过澳门关闸进驻澳门,履行澳门防务职责。这是近四百年来,驻军澳门的第一支中国军队。

1999年12月20日正午12时,由编号ZA00-01(即表示“驻澳”在澳门行驶的车辆,ZA分别为驻澳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军用吉普车与车上三名驻澳部队战士两边战士持枪,中间战士手握军旗,三人共同护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顺利进驻澳门。从关闸到澳门部队营区,驻澳门部队沿途受到了澳门市民的热烈欢迎。12月20日下午2点45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营区,并进行阅兵。

雕塑揭幕

1999年澳门回归时,中央政府赠送澳门特区的礼物,就是一尊名为《盛世莲花》的大型雕塑。于1999年12月20日15时揭幕。

公署开署

1999年12月20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开署。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公署开署揭牌。时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在开署仪式上致辞。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出席开署仪式。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时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廖晖,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姜恩柱,时任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司令员刘粤军、政委贺贤书,以及澳门各界代表和一些国家驻澳门总领事等300多人,出席了开署仪式。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成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负责处理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历史地位

统一丰碑

澳门的胜利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树立的又一座丰碑。香港、澳门胜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港澳同胞从此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澳门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

国际影响

澳门回归祖国在亚洲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553年葡萄牙入居澳门,到葡人获得统治权,再到现在已近500年。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不仅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的结束,而且最终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统治的历史。为了使澳门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历届政府曾作出过各种努力。但只有在今天,中国一发出收回的声音,葡萄牙政府即顺应了潮流,这足以说明现在中国的强大。而且中国在解决澳门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上,又表现出了体谅和现实态度,将在20世纪内收回澳门的具体时间,放到了20世纪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充分反映出一种宽宏的气度。

历史影响

一国两制的胜利

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新胜利。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式,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对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港澳回归祖国后,与台湾的经贸和人员往来更加密切,成为增进海峡两岸了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平台。

奠定中葡关系

澳门回归祖国奠定了中葡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基础。《中葡联合声明》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葡萄牙同亚洲国家,特别是同中国的关系开辟了美好前景。《中葡联合声明》既重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也尊重葡方的利益,是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典范,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历史性文献。中葡两国的友好合作是澳门顺利回归的保证,而澳门回归后,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澳门也成为中葡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

澳门迎来发展

澳门回归后,由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澳门社会的各个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回归以来,澳门这块“弹丸之地”,不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生产总值或人均GDP均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回归前,澳门制造业已经低迷,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更夸张的是,纵火、枪击、绑架案件频发,法庭不区分民事庭和刑事庭,判决也基本都是葡文。2023年内地与澳门贸易额达38.4亿美元,较1999年增长4.3倍。2004—2023年,内地赴澳门旅客累计约3.1亿人次,其中“个人游”旅客约1.4亿人次,带动了澳门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发展,助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现在,澳门65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费医疗,居民平均寿命超过83岁,15年免费教育,去年总体就业人口月收入中位数达1.75万澳元,惊心动魄的警匪大片已成往事,中文成为法院的主要使用语言,澳门也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阅读量:27 更新时间:2025-10-10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事件背景
  4. 事件原因
  5. 事件结果
  6. 历史地位
  7. 历史影响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