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洱海,属澜沧江流域,系其支流漾濞江支流西洱河上源。湖水由西洱河流经大理市区下关,向西汇入漾濞江。
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优美。
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动植物、南北动植物过渡带自然景观、冰川遗迹,面积79700公顷。
名称演变
洱海,在古代有“叶榆水”、“叶榆河”、“叶榆泽”、“西洱河”、“洱河”、“昆弥川”等名称。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要么说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这就是说,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叶榆水”的名称多在古代文献中使用;“西洱河”则主要指洱海西南的出口处开始向西流淌、最后又与漾濞江合流的一段河道;“昆弥川”随昆弥部族的消失而很少使用;“洱海”就成为这个湖泊最流行的叫法。
但现代有学者考证认为,洱系由弥演化而来。昆明夷又名昆弥,弥字通弭,弭加注三点水作渳,后简化为洱。另有学者认为,叶榆河、西洱河、西二河(都是洱海的古称)三者中的叶榆、洱、二都是少数民族语言译音,洱、二中古音作ni,与纳西语的“鱼”读音相同,“洱海”意为“多鱼之河”。还有其它说法,不再一一赘述。
位置境域
洱海湖体主要在大理市,北岸连接洱源县东南隅,苍山东麓、玉案山西麓。洱海北部水域原属洱源县。2004年1月1日,双廊、江尾两镇划入大理市后,全部水域属于大理市。洱源县成为北岸接壤形势。湖区沿岸,北有双廊、江尾两镇,西有喜州、湾桥、城邑、七里桥等镇,南有下关、凤仪等镇,东有挖色、海东等镇。泄水口洱源河位于西南端大理城区下关。
水文特征
洱海,湖面积为252平方公里(水位为1974米),总容量为25.3亿立方米,汇水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湖长42.5公里,平均湖宽6.3公里,最大湖深22米,平均湖深10.2米,湖周长117公里。洱海水位1966米时(85高程)南北长42.0千米,东西宽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积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亿立方米,湖中岛屿面积0.748平方千米,湖岸线129.14千米。最低运行水位为海拔1962.84米(海防高程1971米),最高蓄水位海拔1965.84米(海防高程1974米),正常水位范围处于海拔1962.84—1965.84米之间(海防高程1971-1974米,以下均为黄海高程),是云南高原仅次于滇池的第二大淡水湖泊。
由于大理岩夹层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渗透,多由横向断裂及物理地质作用而形成十八溪,并成为集中汇流苍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带。苍山山腰南北向大理岩夹层中,岩溶发育,在东西向横切部位,有大股泉水涌出,如茫涌溪沿山脚一带;有的在岩层接触带或断裂带裸露部位,冲积层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泉水出露,如蝴蝶泉。
洱海东岸为石灰岩及砂岩,透水性强,不利于储水,因此比较缺水。洱海水量除由地表水补给外,接受地下水条件良好,四周山地排泄的地下水均归入洱海。
洱海湖面全年水温在1℃——20℃之间,水温垂直分布具正温层特点,终年不结冰,属亚热带湖(暖湖)。透明度4米,季节性变化显著,雨季较小,干季较高。据1985年12月监测结果,平均透明度为5.4米,最大透明度达8米,水色浅蓝,色度6.625。水质无色无臭,属清洁级重碳酸盐钙镁型淡水湖泊,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型。
洱海水位对洱海湖内生物群落和洱海自然生态起决定性作用,对洱海水位的记录从1951年便已开始,经50余年的反复实践,科学论证,于1966年、1982年、1989年、1998年、2004年五次制定洱海水位控制高程,2004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框定了洱海水位运行为:最低运行水位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1966.00米。
湖泊水系
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茈碧湖、东湖、西湖,分别经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苍山十八溪汇集苍山东坡集水区;南有波罗江、金星河;东岸有凤尾箐、玉龙河等数十条大小集水沟渠,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入湖河道沟渠117条,入湖水量年均值8.17亿立方米,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长22公里,洱海水从西洱河流出,流合漾濞江,汇入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上游水系
湖面除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补给,从北面入湖的河流有弥苴河、罗莳河、永安河,从南面入湖的有波罗河(波罗江),东边有凤尾箐、玉龙河等其他小河流,西面有苍山十八溪入湖。湖水平均深度15米,最深21米。湖水在下关经西洱河向西南流入漾濞江,再转南注入澜沧江。
苍山十八溪
苍山十八溪,因源自苍山山峦沟壑相间得名。在苍山十九峰的峰与峰之间自然形成了著名的苍山十八溪。明朝李元阳据当时存世的《元一统志》记录了十八溪,它们自南而北分别为阳南溪、葶溟溪、莫残溪、青碧溪、龙溪、绿玉溪、中溪、桃溪、梅溪、隐仙溪、双鸳溪、白石溪、灵泉溪、锦溪、茫涌溪、阳溪、万花溪、霞移溪。在古代,十八溪的溪水或流泉飞瀑,似骏马奔腾而下,“水激石跳,铿訇如雷”;或溪水潺潺,一涧三叠,静静流淌,最终都注入东面的洱海。
霞移溪,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境内,发源于沧浪峰与云弄峰之间,海拔2200米至1966米,长度3646米。苍山十八溪由北向南之第一溪,上游至源头处常年有水流,水质清澈。水流在鸡心山全部引入周城村自来水厂。下游已干枯断流,下游就基本没有水流,雨季时,也只有少量山洪水流下来。
万花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二溪。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建有万花溪水电站。源头在花甸垻,发掘于苍山五台峰,流经江渡村、新登村、凤阳村、文阁村等村落,海拔2200米至1966米,全长6168米。万花溪源头常年有水,但水流经电站前池分流至周边村庄饮用,下游一般无水,没有水流直接入洱海。
阳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三溪。在喜洲镇南部及湾桥镇境内,发源于莲花峰与五台峰之间。溪源有二,谷深箐远,水量丰富。因溪水流经上阳溪背后,故称阳溪。系常年性河流,全长13公里,宽约5米,流域面积41平方公里,2月流量为1.56立方米/秒,流经北阳溪、庆洞、北庄、作邑、古生村注入洱海。其支流从溪口横五台峰麓流达庆洞庄后,又分数支,俗称庆喜沟。灌溉面积1万余亩。洪峰达150立方米/秒。建有阳溪电站、虹鳟鱼养殖基地。发掘于苍山莲花峰与五台峰之间,河道因阳溪得名,叫阳溪河。是周边村庄的饮用水源。当地用溪水养殖虹鳟鱼和灌溉。
茫涌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四溪。位于大理市湾桥镇境内,建有茫涌溪电站、三文鱼养殖厂、水厂。发掘于苍山莲花峰与白云峰之间,据资料记载,茫涌溪是苍山最大的溪流,海拔2200米至1966米,长6558米。湾桥境内大凤路段,湾桥镇湾桥村,茫涌溪就从村落对面的苍山流下,流经214国道和大丽公路,横穿湾桥全境。在环洱海公路帝入洱海。
锦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五溪,位于大理市银桥镇北部,发源于苍山白云峰与鹤云峰之间,因溪流两岸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花团锦簇而得名。锦溪海拔2200米至1966米,长度为4889米,宽约8米,流域面积23平方公里。流经鹤阳村、江心村、南、北磻溪等村,注入洱海。据磻西村内锦溪石碑记载,磻溪村本主庙内有一巨石,称“分水石”,又称“隔岸石”,相传此石曾通至海东,是大理坝子“百二山河”的分界石。建有锦溪电站。电站于2008年投入使用,设计年发电量为600万千瓦时,08年达到最好,年发电量为580多万千瓦时。
灵泉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六溪,位于银桥镇中部,发源于三阳峰与鹤云峰之间,因该溪源头从一岩石孔中喷涌而出,殊为灵异,故名。三阳峰之巅著名的高山冰渍湖黄龙潭为其水源地之一,系常年性河。全长11公里,从苍山脚至入湖口长约4.5公里,宽约10米,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流经鹤阳、磻曲、头铺、大邑、西城尾等村,注入洱海。据传唐代南诏国时期,灵泉溪畔,三阳峰下,曾建有三阳古城,为南诏国都之卫城。城以溪为护城河,直达洱海边。今溪之入海口处有西城尾村,即为三阳古城尾段村落,历史悠久。哇哈哈矿泉水厂灵泉溪发电。
白石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七溪,位于大理市银桥镇中部,发源于三阳峰与兰峰之间,该溪由于峰间白石被溪水冲击而下,布满河底,故名。系季节性河,但雨季常有洪水发生。全长8公里(从山脚到入海口长4.3公里),宽约10米,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流经双阳、保和、富美邑等村。一支从溪口北流,环绕北阳,中银桥;一支从溪口南流,灌溉阳乡等村落田地,水尾灌溉保和、富美邑等村之田野。
双鸳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八溪,位于大理市银桥镇中部,发源于兰峰与雪人峰之间,该溪上游有两股水源流到箐口后,合二为一,出平坝。当地村民将箐内两股水比作一对鸳鸯,故名。全长9公里(从山脚至入海口长约4公里),宽约8米,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流经双阳,双鸳,庆安里等村。由于沿岸工农业用水,入海口段,溪流经常无水流入洱海,海水反而倒灌回流。
隐仙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九溪,在银桥镇南部,位于雪人峰与应乐蜂之间。据传,因该溪上游山涧岩洞中,有一块形状像人的巨石,人称“隐居仙人”,故名隐仙溪。隐仙溪系季节性河,全长9公里(山脚至入海口长4.85公里),宽约8米,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流经绿桃、北五里桥、松鹤里、马久邑等村,注入洱海。属季节性溪流,上流常年有水,溪水干净冰冷,水质很好。溪水供应苍海高尔夫、崇圣寺的生产生活用水,银桥镇北五里桥村委会、双阳村委会,大理镇三文笔村委会的人畜饮用水,石材加工厂作业,以及隐仙溪流经的部分蓝莓种植基地生产生活用水。枯水季节水量少;隐仙溪中游段,与原有河道断开,枯水季节成了采石场;下游段河道内有淤泥,有污水直排河道,入海口海水倒流成死水,自然溪流未注入洱海。
梅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十溪,在大理镇北部,发源于应乐蜂与小岑峰之间。因该溪旁梅树较多,故名梅溪。全长10公里(从山脚至入海口长5.518公里,宽约8米,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流经绿桃,小岑,上鸡邑,下鸡邑等村,注入洱海。梅溪雨季才有水,旱季没有水流,入海口经常倒灌。
桃溪、以山涧溪流两旁长满桃树而得名。大理苍山十八溪中从南往北数的第八条溪水,位于大理古城北部。发源于苍山中和峰与应乐峰之间,南面跨过中和寺与中溪相邻,北面与梅溪相邻,海拔2026米。桃溪从三塔寺南侧流过,在龙凤村附近流入洱海。
中和溪(中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十二溪,在大理镇中部,发源于中和峰,因中和峰得名。全长11公里(从山脚至入海口长6.682公里),宽约6米,流域面积经大理古城西门、东门、才村等村,注入洱海。该溪一支顺大理古城西往北流入农田用作灌溉;一支入大理古城,名大马江,出东门,流经吉祥,果子园等村社。由于干旱、地质变化等溪水减少,造成中和溪干枯严重。入海口洱海水倒流成死水。
绿玉溪,是苍山十八溪之一的著名溪流,又称白鹤溪,位于龙泉峰、玉局峰之间,上游坡陡密林,水量甚大,流经四僧塔、羊苴咩城城池遗址,从大理古城南门流过,于龙龛码头附近注入洱海。
龙溪、发源于苍山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的七龙女池,
青碧溪,也叫“青龙潭”。位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是苍山18溪中风光最美的一溪。在苍山马龙峰与圣应峰之间,溪水在山腰汇为上、中、下三潭,然后流下成溪,辗转至大理镇注入洱海。
莫残溪,位于下关镇,由西向东流经感通寺,经大庄村委会流入洱海。总长10公里。
葶溟溪、下关镇入海。9.5公里。
阳南溪,在大理市下关镇,流经阳平村北侧的佛图寺、太和城,下游经常断流。
其它河流
波罗河(波罗江),波罗江源于大理市凤仪镇南部的三哨水库,由南到北流经凤仪坝子,是洱海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全长17.5公里,其中凤仪段河道长14.045公里。
渳苴河(弥苴河),水系由弥茨河、凤羽河、茈碧湖海尾河、弥宜河、罗时江、永安江6条河流,以及与之连通的海西海、茈碧湖、西湖、东湖4个湖泊所组成。江河均干江尾注入洱海。上游有两大源头:北源游茨河,南源凤羽河。一般以北源为正源,二源在茈碧湖下游汇合后,称海尾河,是茈碧湖的泄水河道,从水库节制闸(海拔2055.1米)起,至下山口(海拔1987.35米)止,全长10.4公里(新桥以下峡谷长2.4公里),沿途汇集弥茨河、县城周围积水、温泉及白汉涧、黑汉涧后,下泻龙马洞峡谷,进入邓川坝子。从下山口(海拔1987.36米)起始称弥苴河,至洱海(海拔1964.47米)止称弥苴河,长22.28公里。弥苴河段从邓川坝子起分为两支(罗时江、永安江(又分二支))分别在沙坪九孔桥、双廊、江尾三处汇入洱海。全河纵贯邓川坝中心,是洱源县内泄洪、灌溉、捕鱼多用的重点河道,利害融于一体,历代都重视其防范治理。区域径流面积1256.1平方公里整个水系的干流,从沸茨河发源地瓜拉坡起,到入洱海止,全长21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8.13亿立方米的59%,相对高差183.1米(不包括山涧部分),坡降千分之7.6。据炼城水文站记载:最大洪水量达118立方米/秒(1955年8月6日),年径流量最多的是1966年,达6.816亿立方米。枯水流量1983年3-4月实测:右所桥下2.075立方米/秒,青索桥上1.539立方米/秒。
下游水系
湖水的出口在西南端,即西洱河。西洱河,流经大理市区下关,向西汇入澜沧江水系的漾濞江。西洱河是洱海的出口河,东起团山脚下,西至天生桥峡口,全长约三公里许,是下关风城极为靓丽的一道自然风景。
地形地貌
苍山、洱海地处我国最强大的一条径向构造带,即康藏歹字形构造褶皱带的东部边沿上,这是一条地壳西升东降的巨型深大断裂,洱海断裂是滇中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本区的分界,地层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错断陷落,隆起地块形成苍山断块山地,陷落地块成为断陷盆地并积水成为洱海,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主构造线为北北西向,南北长,东西窄。洱海南、西、北三面受河流冲积形成洪积平原,十八条溪溪口横向连接成洪积裙。洱海湖盆为典型的地堑式湖盆,岸坡陡峭,深度较大,岸线平直,湖形狭长。湖东岸石灰岩出露,湖岸比较曲折多弯,湖中有三岛,在湖泊成因上又具有溶蚀构造湖的特点。洱海东岸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奥陶系地层,岩石组成主要有石灰岩、玄武岩、砂页岩等,湖南岸丘陵为白垩纪地层,岩石以紫砂岩为主。
岛洲湖曲
三岛: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
金梭岛,是洱海里最大的岛屿,南诏时称它为中流岛,白族话则叫它“串诺”,意思就是海岛。金梭岛位于洱海的东南部,南距下关水路12公里,西距大理古城6公里,岛长约2公里,平均宽370米,总面积约74万平方米,是大理洱海三岛中的第一大岛。据大理本主居民相传,天上一位善织彩锦的仙女将自己的金梭遗落洱海,金梭幻化为岛,成为人间美景。又说因岛的形状好像一把织布的梭子,日出东山霞光万道映入洱海水中,就像金丝闪烁在岛上,因此得名金梭岛。该岛两头高阔,中部低狭,用“翼石”形容倒是十分贴切的,与其说它像梭子,不如说它像棒锤更合适。
玉几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洱海西面,古时候也叫工几岛、天生营,有“苍洱第一村”的美誉,因岛上有玉几庵而得名。岛上保留着很多完好的白族传统民居,也有新兴的现代建筑,以伸入洱海的著名建筑“青庐”和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出名。
赤文岛,俗称鹿峨山,系洱海著名的三岛之一,是大理市挖色镇境内,位于挖色村和康廊村之间的一个风光秀丽的半岛。据说很早以前,赤文岛是洱海中四面环水的一个全岛,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和洱海水位的下降才逐渐变成一个半岛。远眺赤文岛,如一只卧虎雄踞在洱海波涛之中。海滨礁石嵯峨,沙滩迷人。岛上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先民居住,解放后,我国考古学家多次上岛考察,曾发掘出众多的新旧石器和青铜器文物。临海的岛北有飞檐高翘的观音阁,岛南有八仙台和白鱼洞,洞上方有赤岩如文字,被人们称为赤文岛。岛的顶端为古祭天台,全岛与海印小普陀遥遥相望。这里海水一年四季清亮碧澄,全岛怪石峥嵘,花草树木到处可见。水中游鱼成群,岸边是各种水禽栖息的场所,蝶飞鸟鸣,渔船穿梭,为洱海沿岸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如今每天都有不少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最近,该岛被一些中外开发商看中,准备投巨资进一步开发利用。
另外,洱海沿岸还有四洲:青莎鼻洲、大鹳淜洲、鸳鸯洲、马濂洲;五湖: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
沿岸山脉
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南部最高耸雄伟的山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南北绵长48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苍山十九峰(斜阳峰、马耳峰、佛顶峰、圣应峰、马龙峰、玉局峰、龙泉峰、中和峰、观音峰(又名小岑峰)、应乐峰、雪人峰、兰峰、三阳峰、鹤云峰、白云峰、莲花峰、五台峰、苍浪峰、云弄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苍山海拔较高,各峰的相对高度约在2000米左右,其中玉局、龙泉、应乐、兰峰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而最高峰为马龙峰,高达4122米。
苍山蕴藏着矿产资源,如云弄峰有铁矿、银矿,五台峰有铜矿,白云峰有银矿,佛顶峰有金矿,莲花峰有盐矿等等,古人曾经对其开采和经营。然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苍山的石材。大理石产于苍山之间,故名“苍山石”。苍山石成为一种受世人喜爱、名扬世界的产品。因苍山在大理,名扬世界的苍山石就被名为大理石。是洱海水源十八溪水的发源地。直到20世纪初,十八溪仍然灌溉有苍山东麓、洱海西岸、两关(龙首关和龙尾关)之间的村落达170余个。苍山十九峰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其植被史称“松林荫翳”,“材木繁多”,“株直而高大”。由于受垂直性气候的影响,苍山植被呈垂直分布,从高寒山地的灌木丛、草甸,依次往下有冷杉林、云南松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有植物6000余种。
玉案山,在大理市海东乡,山势到这里忽向洱海伸去,三面临水,悬崖壁立,地势险要,有山环吞海、澄海如镜之势。建有"天镜阁"。
盆地
大理坝子,是一片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平原。它北起今洱源县下山口,南抵大理市凤仪镇,东有洱海,西依苍山,长约60公里,面积为601平方公里。它负山面水,气候平和,古代一直有“夏不甚暑,冬不甚寒。四时略等”的称誉。坝子内的温度又视风力的强弱而不同,古城和喜洲一带,温度偏暖。古城至下关,温度逐渐下降。由于苍洱之间的地表多为洪积冲积物所覆盖,由西向东缓缓倾斜,是平均海拔约在不到2000米左右的冲积湖积平原。大理坝子的气候、温度及土壤条件适于人类生存、适于农作物种植,故而它成为洱海区域内一个较早发展起来的人类聚居区。
阅读量:15 更新时间:2025-09-18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