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刘英顺

“时代风采——优秀文化弘扬者”

刘英顺,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临清市新媒体工作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临清市政协委员、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18年来始终如一坚持“胡同游”公益项目,用行动回应群众期盼,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以“文化守护者、民生实干家、时代传播者”三重角色书写璀璨人生答卷。先后获评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时代风采——优秀文化弘扬者”“发现榜样”人选、“齐鲁最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 中文名
    刘英顺
  • 出生年月
    1962年10月
  •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他是步履不停、笔耕不辍的文化守护者

“临清的胡同,每一块砖都有故事!”这是刘英顺常挂在嘴边的话。2007年,他发起第一次公益“临清胡同游”,虽然只来了7个人,但他并没有气馁。一个喇叭两条腿,加上一肚子老故事,在刘英顺的讲述中,老胡同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参与人数也慢慢变成几十人、上百人、几千人。2011年,刘英顺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然而术后仅20天他就照常进行国庆胡同游,妻子很担心却又劝不住,只能端着水、拿着救心丸,一直跟在他身边,直至3个小时的胡同游结束。他的家人常说:“他爱胡同,运河文化比他的命都重要。”18年来,他带领游客穿梭于36条老街、72条古巷,累计行走数千公里,讲述鳌头矶的漕运盛景、箍桶巷的匠人传奇,累计举办讲座、专场游7600余场,吸引超30万人次参与,网络直播点击量达百万人次。

640.webp (1).png

他耗时20年走访千家万户,记录口述史料,最终编成40万字、216幅插图的《临清胡同文化》,成为多所高校的运河研究文献;他深入学校、社区举办讲座百余场,为山东大学、烟台大学、天津大学等学子定制150余场“乡愁之旅”。此外,他奔走老巷寻访手艺人,助力竹编技艺、礼服呢布鞋制作等6项传统工艺成功申报非遗,并筹划编纂《临清老字号》,誓言“不让老祖宗的手艺断在咱手里”。

他是扎根一线、传道授业的民生实干家

每到寒暑假,便有许多返乡大学生主动联系刘英顺,自愿报名成为胡同游志愿讲解员。刘英顺组建“党代表工作室+临清运河文化宣讲团”,搭建“传帮带讲”平台,现已招募了42名运河文化志愿者,带领志愿者们通过“走街、拉呱、刷脸、跑腿”,熟悉风土人情和社情民意,深挖运河文化时代精神内涵,手把手传授临清老胡同里的经典故事,让运河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640 (1).webp.png

刘英顺不仅宣传老胡同,还时刻关心着生活在老胡同的居民。他经常走街串巷,与胡同居民拉家常,讲解保护老胡同的重要意义,宣传科学防火、防雨、防电知识。在临清老胡同居民眼中,刘英顺是“比亲戚还亲的人”。作为政协委员,刘英顺将“四单制”办事联结机制化为利器,推动50余项民生难题高效解决。前关街黑家大院的修缮、元代古槐树的维护救治……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他用初心和担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履职故事,为临清古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是勇于破圈、守正创新的时代传播者

“酒香也怕巷子深”,刘英顺深谙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之道。为让文化“破圈”,他创新“胡同游+直播”模式,单场点击量突破几十万,央视《大运河》纪录片将其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德国海德堡青年访问团以及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文化社团亦慕名而来。在新媒体账号发布作品513个,协助天津电视台拍摄《这里是天津卫,临清城里的小天津》,山东电视台拍摄《古县神韵——临清》,中国网拍摄的纪录片《刘英顺运河文化守望者》,向全国展现古城临清的独特风貌。组织“临清文化海外行”线上活动,吸引欧美网友留言“想去看看真正的中国古城”。

640.webp.png

十几年来,他身后的队伍越来越长,有交警负责交通疏导,有摄影爱好者负责摄影,还有志愿者提供扩音设备、帽子等设施。在刘英顺的不懈努力下,胡同游与红色教育、非遗体验深度融合,打造“逛古巷、做竹编、听党史”特色IP,推动“临清胡同游”火爆出圈,如今,“临清胡同游”已成为山东省文旅新名片,年带动旅游收入破亿。

文章来源

山东文明网-文明山东

阅读量:39 更新时间:2025-08-25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他是步履不停、笔耕不辍的文化守护者
  3. 他是扎根一线、传道授业的民生实干家
  4. 他是勇于破圈、守正创新的时代传播者
  5. 文章来源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