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乌江(长江支流)

长江支流

乌江(Wujiang River),为贵州省第一大河,古称延江、黔江,是贵州的“母亲河”,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历来是贵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其流量充沛,流态稳定,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乌江发源于贵州西部威宁县乌蒙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长322公里,为乌江主源,北源六冲河长210公里,两源在黔西县化屋基汇合后称乌江。乌江横贯贵州中部及东北部,至洪渡向北约15公里处进入重庆市,至涪陵汇入长江。乌江从发源地至河口全长1050公里(贵州占848公里,重庆占188公里),落差1787.46米,其中干流化屋基至涪陵714公里,平均比降1.02‰。

  • 中文名
    乌江
  • 别名
    延江、黔江
  • 所属水系
    长江支流
  • 地理位置
    贵州省、重庆市
  • 流经地区
    贵州省、重庆市
  • 发源地
    贵州省威宁县乌蒙山麓香炉山花鱼洞
  • 河长
    1037 km
  • 流域面积
    87900 km²
  • 平均流量
    1650 m³/s
  • 落差
    2123.5 m
  • 河口
    重庆市涪陵区城区

基本信息

乌江流域跨云、贵、渝、鄂四省的46县市,包括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安顺、贵阳、遵义、黔南、铜仁和重庆涪陵等地州市。化屋基以下左岸有野纪河、金沙河、湘江、湄江、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等主要支流汇入,右岸有猫跳河、清水江、瓮安河、余庆河、石阡河,印江河、唐岩河、郁江等主要支流汇入,总流域面积87900平方公里。

乌江是川黔重要航道,由于险滩众多,航运发展迟缓。1949年后,两省对乌江航道进行了整治,今重庆境内干流龚滩至涪陵,支流唐昌河马家坝至两河口,官渡河官渡至濯水坝,郁江郁山镇至彭水,鸭江至河口等段均已通航。

11.png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乌江古称“延江”,亦称黔江,乌江上游包括三岔河和六冲河。三岔河段,习惯上称乌江南源,确认为乌江正源。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香炉山。东南流经水城、纳雍、织金、六枝等县境,至普定后折向东北流,经安顺、平坝、清镇等县境称三岔河;汇入六冲河后称鸭池河;东北流经黔西、修文,在修文六广段称六广河;经金沙、息烽、遵义,至乌江渡后始称乌江。往下仍东北流,经湄潭、余庆、开阳、瓮安、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等县境,至沿河县城后折西北方向入四川省境,经彭水、武隆至涪陵汇入长江。

乌江干流从河源到河口全长103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50立方米每秒,天然落差2123.5米,平均比降2.05%。贵州省境内河长802+72.1/2公里(川黔界河段72.1公里),落差1979+45/2(界河段56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流量1295立方米每秒。

乌江源出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威宁县香炉山,向东横贯贵州中北部,至思南转向北流,到沿河县入川,经酉阳、彭水、武隆县,于涪陵市城区注入长江。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69万平方公里,四川境内流长235公里,流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是川江南岸最大的支流。乌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24条,其中濯河、郁江、芙蓉江、大溪河在省境河长(公里)及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分别为:135和5585、175和3800、231和7793、120和2065。

河道特征

河源至化屋基段(三岔河段)为上游,长325.6公里,流域面积19923平方公里(贵州省内面积为17212平方公里,包括六冲河在内),天然落差1398.5米,河流比降4.29编,化屋基以下至思南为中游,河长366.8公里,天然落差503.7米,河流比降1.37编,中游段流域面积33132平方公里,累计流域面积为53055平方公里,思南以下至河口为下游,河长344.6公里,天然落差221.3米,比降0.64%,其中贵州省内河段长181.8公里(界河段27.1公里),落差133.8米,比降0.73编。

据长江上游工程局查勘,贵州境内的乌江干流建国初期共有滩险170处,其中:特险滩28处,大险滩26处,中险滩47处,小险滩30处,微险滩29处。特险滩,在龚滩至干溪子滩段中有龚滩、新滩、潮砒等3处;回龙场至鸭池河段有一子三滩、镇天洞、天生桥、漩滩、花滩、响水滩、飞滩、大石墩滩、歪滩、大白滩、上赵家滩、下杜家滩、煤桐滩、石鼓滩、猪钻孔滩、银洞滩、银洞湾、转弯塘、猫跳石、小索滩、尽头岩脚滩、霄箕滩、鱼儿滩、垮岩滩、大滩等25处。大险滩,在龚滩到干溪子段有扶塔、肚脐滩、干溪子滩3处,干溪子至回龙场段有关门山滩、三滩、银盆滩、水油滩4处;回龙场至鸭池河段有猫猫口滩、铁钩滩、黄水滩、雄渡滩、磊口滩、猴洞滩、纸牌滩、石山洞滩、黄家滩、曾家滩、油篓口滩、新开滩、许家滩、大面牛、大河头、上杜家滩、水晶滩、洪家滩、石猪槽滩等19处。

乌江上游包括三岔河和六冲河、三岔河段,习惯上称乌江南源,现确认为乌江正源。河流流向为南东东,多年平均流量164立方米每秒(汇入大支流六冲河后为339.9立方米每秒)。三岔河为典型的山区型河流,岩溶发育,有三处伏流河段:第一段伏流在猴场至汪家寨之间,第二段在保华至阳长之间,第三段在下段鸭甸河。上、中河段河谷束放相间,傍河台地较多,农田集中,河谷开阔段河流平缓,峡谷段河流深切,落差集中(特别是猴场、保华两段伏流,集中落差都在100米左右),下段为深切峡谷,坡陡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三岔河的支流有二塘河、荫底河、月照河、阿来河、洞口河、水空河、白水河、依龙河、沙子河、懒龙河、岩脚河、那巴河、波玉河、牛场河、六冲河等15条。六冲河是汇入乌江上游段的最大支流,习惯上称为乌江北源,现明确为支流,其较大二级支流有红岩河、后河、伍佐河、白甫河、木白河、凹水河、织金河等7条。

中游化屋基至思南河段。上段夹行于苗岭山脉与大娄山脉之间,下段夹行于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略呈北东流向,均为纵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集中,有大小滩险148处,著名的险滩游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均在本河段上。汇入乌江中游段较大的一级支流有猫跳河、野济河、息烽河、偏岩河、鱼塘河、谷撒河、湘江、清水江、瓮安河、沪塘河、余庆河、浑塘河、六池河、石歼河、清渡河等15条,较大的二级支流有暗流河、渭河、仁江、泥江、独水河、鱼梁河、羊溪河等7条,较大的三级支流有洛安江。乌江干流中游段,最大最小水位差为39-16.4米,枯水面宽30~200米;其中鸭池河至乌江渡段,最大最小水位差35.5-16.4米,枯水面宽40-103米,洪水面宽80-366米,枯水深6-17米,洪水深24.8-50.3米,乌江渡至江界河段,最大最小水位差为39.05-21.42米,枯水面宽30-134米,洪水面宽81-245米,枯水深3-24.5米,洪水深36.1-63.6米;江界河至思南段,最大最小水位差39-25.76米,枯水面宽50-200米,洪水面宽130-430米,枯水深3-27米,洪水深30-65米。

下游思南至川黔边界河段。河流自思南沿正北流,至马蹄河口折北北东流,至甘龙河口以下折向西北流,至马儿河口复沿正北方向流入川境。本河段接纳汇入的大支流较多,水量大为增加,比降放缓,最大最小水位差为36.56-21.54米,枯水面宽41-12U来,洪水面宽145-147米,枯水深1:7-30.6米,洪水深24.8-87米。甘龙河口至洪渡河口段为川黔界河,全长72`.1公里,落差52.4米,出省境点官孔坝水面高程为225米,是乌江的最低点。乌江下游河段狭谷与宽谷相间,河谷较开阔,锗河台地极少,本河段滩险较少,水流较平缓,共有滩险22处,著名险滩潮砒、新滩、龚滩就在本河段上,建国初期均为断航险滩,货物至此均得换船。

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和东北倾斜。猫跳河口以上为上游,地处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类广布,河流深切其中,河谷狭窄,谷宽50~600米不等,溶洞、暗河发育;流长326公里,落差1400米,比降4.3%,河中滩多流急,有3处伏流河段,长约8公里,水面宽20"-"80米,猫跳河口至思南为中游,流长367公里。落差504米,比降1.8‰,河流夹行于大娄山、苗岭、武陵山之间,具高山峡谷特征,河中滩多流急。思南至河口为下游,长345公里,落差221米,比降0.64%‰,河流切过武陵山进入川东南边缘山地丘陵区,河谷宽狭相间,坡度峡谷区50~80°、宽谷区25~50°,峡谷区常有山崖崩坍,巨石梗塞江心,形成比降高达30‰以上的急流险滩,如新下连滩,滩长80米,落差2.5米,比降31.3‰。

水文特征

乌江流域内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较为显著。春秋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气流的影响,夏冬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的影响,由于整个流域呈狭长带状,地形复杂,造成了气候的复杂多变性。上、中游地区一般地势高,气温低,雨量较少,春季于早,下游一带温度高,雨量多,湿度大,日照短,日温差大,特别是夏季炎热多雨。流域内平均气温为13-18℃,年雨量900-1400毫米。

流域内年径流深近600毫米,贵州省境内为562毫米,由降雨形成,年内径流分配极不均匀,5-10月为丰水期,占全年总水量的80%,11月一次年4月为枯水期,仅占2000,12月和1月最枯。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丰水年径流量为枯水年的2-3倍,为平水年的1.4-1.7倍。洪水期为6一8月,干流一次洪水历时10天左右,主要拱量集中在3一5天,支流洪水历时更短,急涨陡落。

乌江干流多年平均流量1650立方米每秒,天然落差2123.5米,平均比降2.05%。贵州省境内河长802+72.1/2公里(川黔界河段72.1公里),落差1979+45/2(界河段56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流量1295立方米每秒。

流域气候类型复杂,上中游为云贵高原气候,温湿,夏季短,年降水日数165~200天,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下游属川东春雨伏旱区,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集中于4~10月,可占全年总量80%以上,夏季炎热。

乌江径流补给以降水为主,其次是地下水。据下游武隆水文站34年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600米/秒。径流年内变化比较稳定,武隆站最大月(6月)与最小月(12月)水量之比,不到10,夏半年(5~10月)水量约占75%,冬半年水量亦超过25%,除个别月份外,各月水量相差不十分悬殊(表V1—19)。径流年际变化较小,省内干流各站实测系列Cv值均在0.20以下。

1964年6月30日武隆出现2.1万米/秒的洪水流量,超过该站实测最小流量208米3/秒(1976·12·9)的百余倍,水位变幅30多米。洪灾相对较小。乌江属少沙河流,武隆站每立方米水中的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63公斤。流域水力资源蕴藏量1042.59万千瓦,可开发量834.01万千瓦,其中四川省境分别为:245.79和204.97万千瓦。

流域概况

乌江流域位于东经10010'-10012',北纬25056'-30022',除下游一部分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外,其余均分布在云贵高原东北部。西面与金沙江支流横江—牛栏江的分水岭为乌蒙山脉,南面与珠江流域西江上源红水河、北盘江的分水岭为苗岭山脉,西北面与赤水河、茶江的分水岭为大娄山脉,东面与洞庭湖沉水水系的分水岭为武陵山脉。分水岭高程在700-2900米之间,整个流域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乌江流域总面积为87920平方公里(8.69万平方公里),在贵州省内面积为66830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总面积的76.03%,占贵州省总面积的37.95%。流域面积8.69万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

乌江流域横贯贵州省的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其范围包括威宁、水城、纳雍、织金、六枝、普定、清镇、安顺、平坝、贵阳、赫章、毕节、大方、黔西、金沙、遵义市、遵义县、泪潭、凤冈、务川、正安、道真、绥阳、余庆、息烽、修文、开阳、印江、石阡、沿河、思南、德江、瓮安、福泉、龙里、贵定、松桃、施秉、镇远等39个县、市、特区。傍河城镇村寨85处,其中有县城2座即思南、沿河、较大市镇38处(上游段21处,中下游段17处)。

乌江流域地下宝藏丰富。在贵州省内,上游有六盘水大煤田、织纳大煤田、织金磷矿和铝土矿、赫章的锌、铅、铁矿等;中游有清镇、修文一带大型铝土矿、开阳大型磷矿、瓮安福泉大型磷矿、遵义锰、磷矿、.铝土矿、开阳汞矿及稀重金属矿等;下游有务川汞矿。矿产中以煤的分布面最广,省境流域内各县都有煤矿出露。

乌江流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个省的50个县市,其中贵州省有39个县市,包括省会贵阳市、历史名城遵义市、煤炭中心六盘水市、水l城特区及黔西北重镇毕节县城,流域边缘有六枝特区和安顺市。据1983年统计,贵州省}部分总人口139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0.7万人,非农业人口195.12万人,占16.'1500>是全流域和贵州全省城市及工业人口集中的地区。贵州部分有耕地1390.52万亩,其中水田531.24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48.700,是省内耕地集中的地区之一,田土比例}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略高于全流域平均数。

乌江流域在贵州省境内的部分,有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清镇工业区、开阳河磷矿区等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化肥、机械制造、电子、轻工、建材、国防等工业都较发达。六盘水市和瓮(安)福(泉)地区是省内开发重点。

乌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于农作物生长,但耕地分散,山高水低,土多田少,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天然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匀,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生长期对水的要求,影响农业的高产稳收。流域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和薯类等粮食作物,有油菜、烤烟、茶叶、花生等经济作物,还有生漆、桐油、药材、银耳、水果等特产。上游威宁、赫章一带高原地区,畜牧业较发达,遵义一带柞蚕丝生产较早。

乌江流域在贵州省境内的交通,以贵阳市为中心,有川料、贵昆、黔桂、湘黔四条铁路沟通全国各地,省际公路干线川黔、滇黔、黔桂、湘黔、川湘、川滇东路等6条穿越流域;县、区际公路网已形成;并有乡、队农村公路衔接,民航有贵阳磊庄机场,有班机至北京、广州、成都、昆明、重庆等地。乌江在余庆大乌江以下,木船和季节性机帆船可通行至河口,航程314公里,是本省东北部与川、鄂等省联系的水运通道。

流域范围

乌江,长江上游支流,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又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长322公里,为乌江主源,北源六冲河长210公里,两源在黔西县化屋基汇合后称乌江。乌江横贯贵州中部及东北部,至洪渡向北约15公里处进入四川省境,至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乌江从发源地至河口全长1050公里(贵州占848公里,重庆占188公里)。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流域地形

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物产资源

乌江流域内矿藏资源丰富,煤、铁、锫、磷、锰、锑、铅、锌等矿及重晶石、萤石等均有,以煤及磷矿石为大宗。上游毕节、六盘水地区煤和开阳、福泉、瓮安磷矿储量丰富。森林资源分布在余庆、石阡、酉阳、彭水、涪陵一带。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乌江水运在解放后经过航道整治,打通了潮砥、新滩、龚滩三大断航险滩,开辟了上游水口至大乌江航道,整治了中下游主要险滩,发展了机动船运输,经船型改革,水运有了较大的发展,1978年货运量为73.58万吨。

历史沿革

乌江,先秦到唐代称牂牁江(先秦时期贵州属牂牁古国),又有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的,唐时设立黔中道,故唐宋又称黔江。

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

元代首次被称为乌江。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译成汉字,导致了许多谬误,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记为“思渠”(因为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的情况)。乌江也是此时得名。

水文特性

乌江流域内西部高山地区较寒冷,威宁年平均气温仅11.3℃,其它各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至18℃。雨量充沛,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略低于1000毫米,中部1000至1200毫米。东南部可达1400毫米,乌江流域内雨季多出现在5月至10月。思南水文站最高水位379.45米,最低水位351.26米(吴淞高程),最大流量1560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56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迳流量504.8亿立方米,最大年输沙量1710万吨。

河段特征

上段

从河源到化屋基为上游。乌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习惯上以南源三岔河为正源。

南源: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盐仓镇营洞社区石缸洞,海拔2040米。 [21]河源从石缸洞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条溪流。溪水通过可盖大坝至香炉山,南流经水城、纳雍、织金、六枝等县境,至普定后折向东北流,再经安顺、平坝、清镇等市、县境,在黔西县化屋基和六冲河汇合。汇合处海拔860米。三岔河长325.6千米。

北源:六冲河发源于赫章县境西北的可乐彝族苗族自治乡罐子窑,五眼清泉从地下涌出形成溪流,东南流经赫章县城后潜入地下,经数段伏流河段复出露于地表,然后流经毕节、纳雍、大方、织金等市、县,在黔西县化屋基与三岔河汇合。六冲河长273.4千米。

中游

化屋基至思南为中游,河道长366.8千米。乌江中游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由于河水侵蚀和地下水溶蚀,往往形成200到300米深的“V”形峡谷,谷深水急,险滩相接,约有大小险滩148处,著名险滩有漩塘、天生桥、震天洞、一子三滩等,是乌江通航的最大障碍。险滩长、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下游

从思南至涪陵为下游。思南以下河流切穿大娄山脉、武陵山脉而进入四川盆周与武陵山区。下游河段在思南以下流向正北,到彭水后又折转西北。下游河段由于支流汇入较多,因此水量大增,河道比降较上、中游为小。从思南至涪陵,河道长344.6千米。下游全河通航,河口水面海拔136.5米。

水系特点

乌江横贯贵州中部及东北部,至洪渡向北约15公里处进入四川省境,至涪陵汇入长江。乌江从发源地至河口全长1050公里(贵州占848公里,重庆占188公里),落差1787.46米,其中干流化屋基至涪陵714公里,平均比降1.02‰,总流域面积87900平方公里。

乌江蜿蜒曲折,兼纳百川,干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贵州省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75条,重庆市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75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一级支流有15条,这15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共50571平方公里,占乌江流域总面积的57.5%。化屋基以下左岸有野纪河、金沙河、湘江、湄江、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等主要支流汇入,右岸有猫跳河、清水江、瓮安河、余庆河、石阡河,印江河、唐岩河、郁江等主要支流汇入。

猫跳河

发源于苗岭山脉西北麓之安顺市境中部,流经平坝、清镇、贵阳,在修文县境西注入乌江。河长181千米,流域面积3125平方千米。

野济河

发源于大娄山西南麓之黔西县境西部,在黔西县境东部注入乌江。河长106千米,流域面积2167平方千米。

偏岩河

发源于大娄山西南麓之金沙县境西部,在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渡注入乌江。河长139.1千米,流域面积2234平方千米。

湘江

发源于大娄山南麓之绥阳县境南部,在遵义市播州区三星场汇入乌江。河长149千米,流域面积4865平方千米。

清水江

发源于苗岭北麓的平坝县境东部,西南向东北流经贵阳(流经贵阳河段称南明河),再流经开阳、瓮安等县,最后在开阳东北注入乌江。河长217.3千米,流域面积6519.8平方千米。

余庆河

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境东部,流经余庆石阡,在水口注入乌江。河长110.6千米,流域面积1493平方千米。

六池河

发源于贵州省德江县境西南,流经凤冈,在思南桶口汇入乌江。河长98.3千米,流域面积2132平方千米。

石阡河

发源于武陵山脉北麓的石阡县境西部,北流经思南县境在江口滩注入乌江。河长114.1千米,流域面积2084平方千米。

印江河

发源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北麓,流向由东向西折转西北,在德江县境潮砥汇入乌江。河长95.4千米,流域面积1256平方千米。

甘龙河

发源于武陵山脉北麓的印江县境东北北流经松桃、酉阳,在沿河新木滩汇入乌江。河长102千米,流域面积1706平方千米。

唐岩河

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南部毛坝境内,有青岩河与三源河两源,两源在毛坝镇南汇合后,流经咸丰、黔江在酉阳龚滩之上汇入乌江。河长248.7千米,流域面积5585平方千米。

洪渡河

发源于贵州省正安县境东,横贯务川,北流至沿河,在洪渡流入乌江。河长194.1千米,流域面积3664平方千米。

郁江

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福宝山峰子岩,河源海拔1790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重庆市彭水,在彭水县城西汇入乌江。河长170千米,流域面积4602平方千米。

芙蓉江

发源于大娄山脉东麓的绥阳县境西部流经正安道真在重庆市武隆江口汇入乌江。河长231.2千米,流域面积7793平方千米。

大溪河

发源于大娄山脉金佛山北麓的南川市境,由北向东流经武隆县境,在涪陵大溪口汇入乌江。河长122千米,流域面积2065平方千米。

水能资源

1、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天然落差2124米,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0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226兆瓦。

2、乌江流域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属峡谷型水库、电站,淹地、移民少,工程量相对较少,工期较短,投资较省。

3、地理位置适中,距用电负荷中心较近,是“西电东送”的良好电源点,构皮滩水电站还能在全国联网中起到支撑性电源的作用,加上思林、沙沱水电站的建设,将形成贵州东部“西电东送”的水电群。

水利开发

乌江是长江以南最大的支流,径流量与黄河相当,是我国水电资源的一大富矿。乌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建设10个大中型水电站,其中9个在贵州境内。

洪家渡水电站

洪家渡水电站是乌江梯级水电站中惟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龙头电站,位于贵州省黔西县与织金县交界的乌江北源六冲河上,距省会贵阳市155千米。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9.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1140米,控制流域面积9900平方千米,总库容49.2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3.61亿立方米,电站装机5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5.94亿千瓦时。

东风水电站

东风水电站距省会贵阳88公里,是乌江水电基地流域干流梯级开发第1级。1995年12月建成投产。原装机容量为51万千瓦(3×17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4.2亿千瓦时。2004年初至2005年5月,电厂对实施了增容工程,机组装机容量增至57万千瓦(3×19万千瓦)。水库正常蓄水位970米,相应库容8.64亿立方米,总库容10.16亿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8161平方千米,占乌江流域面积的21%。

索风营水电站

索风营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中部黔西县、修文县交界的乌江中游六广河段,为乌江干流规划梯级电站的第二级。上游35.5千米接东风水电站,下游距乌江渡水电站74.9千米,距贵阳市直线距离54千米。地处黔中腹地、贵州电力负荷的中心区域。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1862平方千米,枢纽工程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开敞式溢流表孔、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及地下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最大坝高115.80米,水库正常蓄水位837米,死水位822米,装机容量600兆瓦,保证出力166.9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0.11亿千瓦时。水库总库容2.012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674亿立方米,为日调节水库。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养殖、旅游等效益。

乌江渡水电站

乌江渡水电站是乌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是我国在岩溶典型发育区修建的一座大型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由水利部第八工程局,于1970年4月开始兴建,整个电站工程于1982年12月4日全部建成,历时12年半。电站经过72小时试运行后,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并网发电。该电站共装有3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一号、二号机组已分别于1979年、1981年发电;三号机组安装调试完成后,于1982年12月4日投产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7天。现有装机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3.4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5300小时。多年来,作为贵州电网主要调峰电源和第一调频电厂,维护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构皮滩水电站

构皮滩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余庆县构皮滩口上游1.5千米的乌江上,上游距乌江渡水电站137千米,下游距河口涪陵45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4325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26亿立方米。工程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航运、防洪及其他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亿调节库容64.5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30米。电站装机容量3000兆瓦,保证出力751.8兆瓦,年发电量亿96.67亿千瓦时,是贵州省和乌江干流最大的水电电源点。

思林水电站

思林水电站位于贵州省思南县境内的乌江干流上,是乌江水电基地的第八级电站上游为构皮滩水电站,下游是沙沱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7米,坝顶全长326.5米,坝顶高程452米,水库正常蓄水位440米,相应库容12.0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17亿立方米,属日周调节水库。电站额定水头64米,装机10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0.64亿千瓦时。2009年全部机组发电。

沙沱水电站

沙沱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沿河县境内,系乌江干流规划开发的第七个梯级,上游120.8千米为思林水电站,下游7千米为沿河县城。沙沱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及灌溉等任务。沙沱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450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951立方米/秒。电站正常蓄水位365米,汛期限制水位357米(6—8月),死水位353.5米。沙沱水库总库容9.10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8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12万千瓦,与构皮滩水电站联合运行保证出力35.6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5.89亿千瓦时,机组年利用小时4056h。枢纽工程拟建垂直升船机,设计可通航500吨机动驳,2020年过坝货运量按193.2万吨(其中下水173.6万吨)规划。电站枢纽为二等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为二级建筑物。

沙沱水电站是“西电东送”第二批开工的“四水”工程之一,是乌江流域梯级开发、贵州省境内最后一座大型水电站,被誉为贵州乌江水电梯级开发的“圆梦工程”。

普定水电站

普定水电站于1995年建成发电,装有3台25兆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3.16千瓦时,年利用小时约4213小时。从普定水电站1996年至2003年运行情况看,8年间水库累计来水量327.8亿立方米,其中发电用水195.66亿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59.7%,泄洪弃水132.14亿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40.3%。

引子渡水电站

引子渡水电站位于乌江南源的三岔河上,距乌江干流已建成的东风水电站43千米,距贵阳市97千米,处于贵州电网中心位置。装机36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13亿千瓦时。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30米,库容5.27亿立方米。电站建设总投资15.93亿元。

彭水水电站

乌江彭水水电站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境内的乌江上,是乌江干流水电开发的第10个梯级电站,距彭水县11千米。本工程为I等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及其它综合利用,电站装机1750兆瓦,装有5台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61.24亿千瓦时,是乌江上最大的电站之一。

防洪能力

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总体方案,乌江干流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等梯级在6~8月分别预留防洪库容4亿立方米、1.84亿立方米、2亿立方米和2.32亿立方米,配合三峡水库分担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任务;乌江渡、洪家渡等水库分别预留防洪库容0.75~1.9亿立方米和1.55亿立方米,满足乌江渡下游防洪需要,减轻洪家渡库尾的防洪压力。

通航设施

乌江诸支流中以六池河、石阡河、湘江、唐昌河、郁江五条可以通航。乌江黔境内已建成普定、乌江渡、东风、引子渡(三岔河)、洪家渡(六冲河)、索风营(以上均未建通航建筑物)、构皮滩、思林、沙沱等3座水电枢纽正在建设通航设施。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乌江通航工作安排,2015年6月将建成构皮滩枢纽500吨级翻坝运输系统,11月建成乌江思林、沙陀枢纽500吨级升船机,实现乌江500吨级航道全面复航,年通过能力达500万吨。2017年10月前建成构皮滩500吨级升船机,全面打通贵州北入长江,连接长三角经济区的出省水运通道。乌江重庆境内已经建成彭水枢纽通航设施,在建银盘枢纽船闸。

环境保护

2018年11月,贵州省检察机关与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检察机关签订了《关于建立赤水河、乌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起跨区域合作机制,合力共筑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

2022年,水利部印发了《第四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其中第四批重点河湖涉及长江流域的乌江,需按照“定断面、定目标、定保证率、定管理措施、定预警等级、定监测手段、定监管责任”的要求,结合江河流域水量调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落实,制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逐河(湖)明确生态流量保障要求

阅读量:126 更新时间:2025-08-22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干流概况
  4. 水文特征
  5. 流域概况
  6. 历史沿革
  7. 水文特性
  8. 河段特征
  9. 水系特点
  10. 水能资源
  11. 水利开发
  12. 防洪能力
  13. 通航设施
  14. 环境保护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