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王振军

滕州市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振军,男,1955年11月生,枣庄滕州人,中共党员,滕州市荆河街道王楼村居民。作为王楼木版年画的第11代传人和滕州市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几十年来,他始终牢记父辈的殷殷嘱托,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木版年画的研究传承上,既是技艺精湛的“手艺人”,更是信守承诺的“守艺人”,尽己所能展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近年来,王振军的作品曾获中国 · 台儿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展示奖”、第二届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银奖、第五届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

  • 中文名
    王振军
  • 出生年月
    1955年11月
  • 出生地
    枣庄滕州
  • 荣誉称号
    滕州市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门里出身,执着守护传家手艺

对父辈的承诺深深烙印在王振军心中,把手艺传下去成为他多年坚守的信念。“小时候,长辈坐在梧桐树下专心雕刻的画面我依然记忆犹新,他们常常叮嘱我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一定要把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这样才能对得起祖辈几百年的坚守。”每每谈起木版年画,王振军都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640 (1).webp.png

王楼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祖父王建良、父亲王永震是远近闻名的能人巧匠,他们想方设法保留了很多雕版珍品,守护着木版年画的根脉。制作好一幅年画,要有精湛娴熟的技术和一气呵成的耐力。自幼在祖辈们的熏陶下,从选木、选纸到雕刻、配色、印刷,几十道工序他烂熟于心,勾、刻、刷、画、裱的技艺炉火纯青。他常常在工作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刻刀下大至外形轮廓、小至人物脸上的皱纹,线条或遒劲有力、或凌厉峻深、顺畅自然,各种人物形象呼之欲出,鲁南民间艺术的独特意蕴跃然纸上……渐渐地,王振军成为鲁南一带的知名年画艺人。

守正创新,赋予木版年画时代内涵

王振军相信,诚信是手艺人的原则和底线,传承发扬传统技艺决不能投机取巧,只有找准与新时代的契合点,将最好的作品呈现出来,才对得起大家对他的信任。

从当年的小学徒到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振军见证了王楼木版年画的兴衰,也守住手艺人的“初心”。从上世纪80年代起,王振军便开始四处搜集先辈留下的刻版,他经常外出参加展览,与同行交流学习,也让更多人了解滕州木版年画。他的作品在中国·台儿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等展会上屡获大奖。

640.webp (1).png

王振军常说,木版年画就是他的“命”,为此他愿意倾注一生的心血。在机器印刷成为主流的当下,如何守正创新让木版年画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先后创作了“中国梦”“廉政文化”“文明城市”等系列作品,还以湿地红荷、一塔六馆等滕州历史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刻刀与木板的碰撞中展现了鲁南年画的淳朴韵味,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内外兼收” 只为木版年画重放异彩

年逾花甲的王振军一边坚持创作,一边讲述木版年画背后的故事,不遗余力地为传统艺术鼓与呼。他的工作室常年对外开放,只要有人愿意了解木版年画,他就热情耐心地讲解,十几年来,他累积了不少铁杆“粉丝”,其中有大学教授、普通农民,还有不少年轻人和外国客商。“年画是老百姓辞旧迎新、祈福平安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看年画不仅能欣赏艺术,也能学到传统文化知识。”王振军说。

640.webp (2).png

如今是前所未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王振军倍感欣慰,在他的影响下,子女、孙辈都在学习这门传统艺术。同时,他主动打破“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免费招收了一批来自微山、周口、青岛的学生,只要诚心拜师求艺,他都毫不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他们。他还定期走进学校,让现在的孩子们从小接触年画、了解年画,同时寻找适合传承这门技艺的“好苗子”。

一辈子的木版年画情缘,几十年的诚信坚守,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王振军不忘初心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文章来源

山东文明网-文明山东

阅读量:55 更新时间:2025-08-21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门里出身,执着守护传家手艺
  3. 守正创新,赋予木版年画时代内涵
  4. “内外兼收” 只为木版年画重放异彩
  5. 文章来源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