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嘉陵江(长江主要支流)

长江主要支流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嘉陵江拥有众多支流,呈现出典型的树枝状水系特征,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大河。

  • 中文名
    嘉陵江
  • 别名
    阆水
  • 所属水系
    长江支流
  • 地理位置
    中国西部
  • 流经地区
    陕西、甘肃、四川、重庆
  • 发源地
    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
  • 主要支流
    西汉水、清河、广坪河、永宁河、白龙江、清溪河、燕子河
  • 河长
    1345 km
  • 流域面积
    39200 km²
  • 平均流量
    2120 m³/s
  • 落差
    4070 m
  • 河口
    重庆朝天门

基本信息

嘉陵江水力资源具有巨大潜力,水能蕴藏量共1525万千瓦,可能开发开的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电站303座,总装机可达870万千瓦,年发电量408亿度。沿江建设了众多水电枢纽和大型水库。至2000年代已开发小水电站91处,设计总装机5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7亿度。

嘉陵江流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游的山区气温偏低,霜雪频繁,而中下游的盆地地区则相对温暖且湿润。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嘉陵江流域便有人类聚集定居,历经岁月沧桑,逐渐孕育出以嘉陵江大河文明为核心、融汇多元的人居文化。

嘉陵江为中国首条全江渠化的内河主干道,因此成为了水上出川的重要通道。上通甘、陕,下接重庆,为沟通长江与西北的主要水道,是四川省内河航运动脉之一。历代用兵陕甘南部,均以嘉陵江为漕运路线,抗战时期,西南与西北之间的物资来往运输,皆取道四川,嘉陵江的航运曾起了重要作用。2025年1月1日,嘉陵江南充段夜航正式开通。

00.png

形成变迁

在公元前186年,武都道地区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引发的滑坡在古汉水上游堆积形成了庞大的堰塞湖。随着湖水的溢流,不断侵蚀并切割分水岭,古老的潜水河道因此演变为了现今的嘉陵江水系。

干流情况

嘉陵江干流,发源于秦岭,起凤县,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以上为上游,昭化至重庆市合川区为中游,合川至重庆河口为下游。

河源

传统上,嘉陵江有两源:东源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和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的西汉水。还有专家认为发源于甘南碌曲县郎木寺镇若尔盖草原的白龙江,2011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确认东源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为正源。

东峪河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主脊——海拔2598米的代王山南侧大凤沟,上源称大南沟,由东南向西北流,与发源于秦岭主脊以北的渭河支流清姜河上源平行,到煎茶坪以后,东峪河与清姜河分别转成西南和东北流向,相背而流。根据凤县县志记载,嘉陵江在陕西省内的河段称为“古道河”,流入四川盆地才称为嘉陵江。现代所称的嘉陵江,是泛指从凤县东河桥以下的所有河段。

陕西段

陕西省境内,嘉陵江流经凤县,入甘肃再回陕西,经略阳县和宁强县出陕。它在陕西境内属于河流上游段,长244千米,约占总河长的30%左右;在陕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993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6亿立方米。

在陕西省凤县境内,古称故道河、东河,又称县河,源出秦岭北麓的代王山,循东峪沟由东南流向西北,至东河桥老街附近转向西南。流经黄牛铺、龙口、凤州、双石铺等乡镇的23个村,入甘肃省两当县境。县境内长72千米,有一级支流52条,二级支流69条,三级支流19条。年自产径流5.81亿立方米,入境客水2.4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8.28秒立方米。河道属山区峡谷型束放式河流,呈宽谷峡谷相间的串珠状。河床比降6.6‰,沉积物分选性差。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谷坡陡峻,曲流深切,河床与谷顶相对高度在200~400米之间。沿河无连续性阶地,宽谷内有草凉驿、龙口、凤州、双石铺等面积较大的曲流阶地,为沿江重要的经济区。

在略阳县境内,嘉陵江由甘肃省徽县鱼关石土地庙进入县境,河床宽60余米,由北而南,过白水江、徐家坪、略阳县城、乐素河等区镇。汇流甘溪沟、小河、青泥河、麻柳塘沟、乔井沟、水银沟、周家山沟、史家庄沟、西汉水、石沟、秦家坝河、金家河、石庄沟、八渡河、东渡河。城区段河床宽度150余米,岸宽200余米。其下又汇入夹门子沟、一里沟、青白石河、贤草沟、乐素河、中坝子河、石瓮子河等主要河道。下游岸宽200余米,于石瓮子乡登蹬垭出境,流入宁强。在县境内流程86.75千米,集水面积2014.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的71%。干流平均比降1.35‰,实测最大流量8630秒立方米(略阳站1981年8月),洪水位644.96米。最小流量11.5秒立方米(略阳站1973年1月3日)。年径流总量为44.36亿立方米,其中平水年年径流量39.92亿立方米,偏枯年径流总量27.95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为17.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9万千瓦。多年平均输沙量3230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8.57千克/米,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千米1680吨。

在宁强县境内,嘉陵江自曾家河乡石滚坪进入本县,由北向南,至阳平关折向西南,至岛湾复南折,在青滩庙入川。县内流长65千米,流域445平方千米。

甘肃段

在甘肃省境内,古称西汉水,自陕西凤县在两河口入甘肃省境,再西南流,经两当县和徽县,在吴王城复出省境至陕西略阳县。

其中,在两当县境内,有红崖河、两当河汇入嘉陵江干流。在徽县境内,纵贯县境东部,自县境吴王城以上全长165千米,境内长自嘉陵乡大山村明洞口至虞关乡吴王城40.2千米,流域面积6925.0平方千米。河流平均比降5‰。境内面积2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6.4立方米/s,年径流总量14.6327亿立方米。境内自产水量0.6875亿立方米,入境水量8.44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9.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80万吨,水力资源蕴藏量3.79万千瓦。

四川段

在四川省境内,嘉陵江干流自陕西凤县向南与西汉水汇合后流径略阳县、阳平关入川。过广元市,在昭化区接纳白龙江,南流至阆中市,东河自左岸来汇,在南部县和蓬安县接纳西河至重庆市合川区,渠江、涪江分别在左、右岸汇入,于重庆市朝天门注入长江,在省境内河长796千米。

在南充市(地级市),嘉陵江从北自双女石流入市境,向南依次流经舞凤乡、城市区、新建乡、火花乡、文峰乡、在鹞子岩进入南充县境。境内长26千米,先后接纳荆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河道蜿蜒曲折。洪水期最大流速为4.09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为0.38米/秒,洪枯季节河道宽250-2500米,洪枯水位相差7.19米。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15秒立方米,洪峰流量为1.35万秒立方米。洪枯差117倍。江心洲众多,漏港、叉道纵横,河流稳定。

嘉陵江流至蓬安县镇源场入县境,流经渔溪、江陵、凤山、、搬罾、龙门、小龙、荆溪、高坪、永安、曲水、青居、河西、溪头、羊口、新场、李渡、土门、临江等18个乡(镇),36个村,县内流长121千米,流域面积788.2平方千米,累年平均流量87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740万立方米/秒。1965至1982年的22年平均含砂量2.61千克/立方米,加权平均比降为0.377,县境以上为0.416,县境以下为0.27。多为卵石河床,间有大型磐石横亘中流,或露水面,或潜水下,逼为曲流,或阻流成浪,河道弯曲特多,故有“九曲回肠”之称.青居街一段最为突出,上下游达17.1千米,而陆路相隔仅370米,故群众中流传着“青居女儿嫁曲水,来去都坐下水船”。

在广安市岳池县,嘉陵江由县境西部的石鼓乡入境,经镇裕镇、嘉陵乡,从县境西南部的坪滩镇流出,县辖段长17.70千米。43年均均流量891立方米/秒,年均径流总量278亿立方米。

在广安市武胜县。从县西北烈面镇苏家坝入境,向东南流经烈面、礼安、金光、龙女、石盘、华封,至沿口折向南流,经旧县、中心、清平、真静等乡(镇),在真静乡的何家溪出境入重庆市合川区,县境干流长117公里,千里嘉陵、武胜最长。武胜中心水文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79714平方公里。江水流经县境为浅丘或深丘地带,河道经多次切割变迁,河曲发育,构成西关、礼安、黄石、华封、中心五大河曲,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嘉陵江武胜段水能蕴藏量40万千瓦,至2005年已开发28.8万千瓦。可全年通航,500吨级船只可溯江而上。利用西关、礼安河曲,截弯取直,于1995年建成东西关电站,东西关电站建成后,干流航程缩短40公里,库区容量1.9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51平方公里。桐子壕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库区容量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7.5平方公里。

重庆段

在重庆市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流经合川区,汇入渠江、涪江(河口在重庆境),北碚区纳黑水滩河、后河,经渝北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在渝中区的朝天门汇入长江。

在北碚区,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而过,北碚段长45.1千米,支流有璧北河、黑水滩河、龙凤溪、马鞍溪、明家溪等。最高洪水位214米,最低枯水位176.61米。

在渝北区,嘉陵江沿区境西南边境流过,有后河注入。

在沙坪坝区,嘉陵江是辖区内河流主干,过境流程20.5千米,其一级支流6条。

在江北区,嘉陵江从石马河街道梁沱流入区境,区境段为18.8千米。

在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流。

河道特征

嘉陵江曲东河至白石铺段,河流穿行在宽谷、坝子中,河谷比较开阔,但急流、滩险仍多,河谷两侧是发育比较成熟的晚壮年期地貌。坝子的形成除受岩石性质支配以外,并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坝子被淤积的黄土物质所覆盖。此河段于宝山岭及金梢湾一带形成明显的弯曲。

从白石铺至白水江一段,河流横切构造线,并穿流在凤—徽山间盆地中,较大而典型的峡谷多见于十里墩以南到白水江之间,峡谷两侧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由于地盘上升,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峡谷,峡谷两侧山坡的上部已发育成壮年期的岩溶地貌。地面北而南逐渐降低,因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许多阶梯面。凤县城附近阶地高出河面的相对高度,—级为3~7米,二级为18~20米,三级为40米,四级为140米。白水江以北,河床两侧除偶然出现一些岩屑堆积以外,几乎没有平坦的岸边地带。

白水江以南,河流大致呈南南西方向,过弹觉寺以后流向呈南偏东。白水江南的玉皇观,是由主流与其支流青泥河侧蚀切穿所形成的孤丘。白水江至横现河一段,因流经结晶石灰岩地带,侵蚀切割强烈,形成峡谷,如老鸦峡和白崖峡等,横现河至略阳一带,主要是板岩,其间偶尔夹有石灰岩,河流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与调整,河谷宽广,当地层与河流流向呈反倾斜时,河岸陡峻;当地层与河流流向一致时,河岸平缓,形成不对称河谷。在岩性和构造条件控制下,次成河及再顺向河相当发育,形成明显的格状水系。此河段深切曲流与单面山地貌也很发育。这是由于此地段软、硬岩石相间排列,抗蚀力不同的结果。

从略阳到阳平关一带,河流穿行在石灰岩、片岩、页岩、砂岩、砾岩及火成岩相间出现的区域中,河谷形态以深切峡谷为主,迂回曲折,宽敞的河谷不多,有离堆山,山地高出河面约400米左右。阳平关附近,因河流与绿色片岩走向相符,河流侵蚀较易,河谷豁然展开。阳平关位于河南岸40米的阶地上;北岸离河稍远处,有孤丘兀立,名叫大鱼山,高出江面165米,山顶平坦,堆积有黄土及砾石。大鱼山北坡,有砾石阶地二级,高的约40米,低的约25米。低阶地上有后坝,与北部山岭相连,构成东西分注于嘉陵江的两个小支流的分水岭。大鱼山以东是小鱼山,是个向南伸的山嘴,高102米,无河流沉积物。

水系结构

在陕西省境,嘉陵江主要支流有21条,其中一级支流共有12条。较大的支流有旺峪河、八渡河等。左岸支流长而多,右岸多短小干沟,塘坝河、麻峪河、瓦房坝河、南星河和河口河等主要支流,皆来自左岸即紫柏山的北坡。由于紫柏山向北延伸的近西北—东南向的平行支脉,分别构成了它们的次一级支流的分水岭,因而其支流流向也为西北—东南向。

水文特征

在陕西省段,嘉陵江主要水文特征是:

1.河流袭夺现象明显

嘉陵江河道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河流袭夺现象多。略阳以上的嘉陵江上游,原属于汉江水系,后被嘉陵江袭夺了。汉江在烈金坝以上干流成为峡谷,支流青泥沟却是宽谷,并由此沟头越过一低矮分水岭,岭上有河流冲积的卵石层,厚约0.5米,卵石大小均匀,一般直径在3~5厘米左右,底部为片岩。嘉陵江的二级支流响水沟到代家坝北流与巩家河相汇合后,再西流与嘉陵江成直角相交,这就是嘉陵江东岸的黑水。很显然,汉江的源流河水小、谷地大,且到嘉陵江边也没有较高的分水岭,很不相称。嘉陵江的西侧支流特别长,东侧支流短,而汉江的许多支流却伸到嘉陵江谷地。嘉陵江的支流西汉水的得名,也说明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们已经有了嘉陵江袭夺汉江源头的看法。

2.产水能力最大

嘉陵江省内流域面积为993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8%,省内年径流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占全省径流总量的12.7%,其单位面积内的产水量不仅具有长江流域水系的共同特点,即径流量所占比例远大于流域面积所占比例,而且是陕西产水能力最大的河流。除了与该流域降水较多有关外,也与该河流经不同省份有关,即出陕西后又进陕西,使省内流域面积与其流量的计算,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3.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略阳站的年平均含沙量为7.94千克/立方米,最大年含沙量(1959年)21.5千克/立方米,最小年含沙量(1965年)2.15千克/立方米,远大于汉江安康站的1.27、2.38、0.44千克/立方米。含沙量的季节变化显著,年内含沙量最大值出现于7月,最小值出现于1月,二者相差约1600倍,这与其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分布有深厚的黄土有关。

嘉陵江上游总的流向由北而南略向西弯曲,纵坡比降为7.01‰,西岸山地高出平均水位200~600米,坡度一般在40~70度,河床为砂、卵石,洪枯水位相差12米左右,水深一般为2~4米,最深可达12米以上。

径流量

嘉陵江流域内径流由降雨补给,水量丰沛,陕西省内,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9930平方千米,占陕西总面积的4.8%,省内年径流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占陕西径流总量的12.7%,其流量远大于陕西黄河流域的任何水系,其产水能力在陕西各水系中居第一位。

从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可看出,嘉陵江水系陕西境内地表径流的分布特征,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河源地径流深可达600毫米,略阳以南其径流深也在400~600毫米之间,而中部地区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下,这与该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有关,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嘉陵江水系的径流量增加速度很慢,径流系数仅为27.8%(径流系数即年径流与年降水之比值,单位均为毫米),可能与该地区植被差、土质疏松有关。

嘉陵江径流量主要来自降水,但地下水补给量也占重要地位,东坡站地下水补给量6.33立方米/秒,地下水补给占年径流总量的27.1%,略阳站分别为38.3立方米/秒和30.6%。

嘉陵江陕西境内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东坡、略阳两测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东坡站典型年(1967年)流量过程线看,具有双峰型特点,即4、5月份为高水位期,9、10月为第二个高水位期。

从略阳站观测资料看,以7、8、9、10月4个月为汛期,其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58.6%。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结果是:1月2.6%,2月2.5%,3月3.3%,4月6.0%,5月8.0%,6月8.6%,7月14.7%,8月14.2%,9月17.6%,10月12.5%,11月6.7%,12月3.7%。

从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看,东坡站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为0.45,略阳站为0.40,均大于汉江安康站的0.35,但小于丹江丹凤站的0.60。

北碚站多年平均流量21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44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2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81亿立方米,干流、涪江和渠江分别占全河年径流量的45%、25%和30%。径流的年内分配,12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11月和4月为平水期,5月至10月为汛期,枯、平水期水量占20%,汛期占80%,其中7~9月水量占全年水量50%以上。

洪水

陕西省内,嘉陵江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因此洪水灾害时有发生。根据《略阳县志》的记载,嘉陵江略阳地区,1448~1981年的433年间,发生大水36次,其中25次造成水患,严重的水患有6次。大水进入略阳城15次,其中清咸丰7年(1857年6月)最大,有“蛙生灶中,浪起千层,舟行屋上”的记载。1981年8月的“81·8”暴雨洪水,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嘉陵江干流茨坝站(甘肃两当)8月21日出现洪峰流量4670立方米/秒,重现期是500年一遇。略阳站从8月19日~9月日,出现洪峰5次,最后一次是8月22日4时的8630立方米/秒,大于1964年实测最大流量5930立方米/秒,小于清光绪24年(1898年)调查洪峰流量10300立方米/秒,为250年一遇,洪水总量19.73亿立方米。8月21日下午,凤县洪峰流量高达3500立方米/秒,而有资料记录的最大流量仅为1400立方米/秒,遭受了空前的损失,由于泥石流、滑坡,所有公路、铁路、通讯、电力线路全部中断,全县有24个自然村庄被毁,全县受灾6517户、33918人,其中死亡96人,失踪9人。

1990年7月5~6日,汉中、宝鸡地区连降160~200毫米大到特大暴雨,略阳站最大雨量达196毫米,其中6日凌晨4小时降雨量达133毫米。由于雨量大,致使嘉陵江河水暴张,出现超过保证流量的洪峰。略阳水文站及时作出洪水将达6000立方米/秒的预报,为略阳赢得了宝贵的3.5小时撤离时间。6月15时,嘉陵江洪水流量达5700立方米/秒,略阳县城二次被淹,中心广场水深3米,低洼处水深6米,三层楼房进水,对外交通、电话全部中断,经济损失巨大,但无人员伤亡。

四川省境内,根据宜昌水文站50余个洪峰的分析,其中以嘉陵江洪水为主要来源的占43%。由于嘉陵江流域形状略似扇形,洪水向心汇流,加剧涨势,常常产生严重洪灾。据四川省气象局统计,自1485年至1949年近五百年内,嘉陵江洪水共发生133次,其中干流在773年~1949年的1177年中出现大洪水62次。嘉陵江干流和涪江出现的历史较大洪水共36次,其中南宋、清代和现代是三个洪水高峰期。在这三个高峰其中,不但洪水发生次数较多,而且发生特大的洪水也较多,又常与长江上游干流的特大洪水相迭置,如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宝庆三年(1227)、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同治九年(1870)及1945年、1981年等皆是。从1470年至1948年的480年间,本流域盆地区中有33座县城遭受洪灾。(其中嘉陵江干流12座、涪江13座、渠江8座)。

河流泥沙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含沙最大的支流,略阳站多年平均含沙量7.94千克/立方米,其中最大年含沙量21.5千克/立方米(1959年),最小年含沙量2.15千克/立方米(1965年),最大年与最小年之比为10,汛期(6~9月)含沙量占全年的81.3%,最大月(7月)含沙量占全年的30.7%,最小月(1月)含沙量占全年0.001%,最大日含沙量538千克/立方米(1972年8月29日)。

嘉陵江陕西省内内多年平均输沙量522万吨,输沙模数526吨/平方千米·年。从输沙量的年内变化看,略阳站最大一月(7月)占全年输沙量的36.9%,最大两月(7~8月)占全年输沙量的62.2%,最大四月(6~9月)占全年输沙量的87.4%。

流域概况

地貌

嘉陵江流域的地形多样,包含西北部的高山高原、北部的中低山脉、中部的盆地丘陵以及东南部的平行岭谷。整个流域的地势以北、西、东三面为高,向东南方向逐渐倾斜,因此,嘉陵江的河道也顺应地势,从西北向东南蜿蜒流淌。该流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游的山区气温偏低,霜雪频繁,而中下游的盆地地区则相对温暖且湿润。嘉陵江流经多个自然保护区,这些区域内不仅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稀有动物栖息,还生长着水青冈、红豆杉等珍贵植物。

流域东北面以秦岭、大巴山与汉水为界,东南面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面有龙门山与岷江接壤,西及西南为一低矮的分水岭与沱江毗连,大致介于东经102°30′~109°,北纬29°40′~34°30′之间,大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河流的绝大部分流经四川盆地。

昭化以上为上游,河流曲折,穿行于秦岭、米仓山、摩天岭等山谷之间,河谷切割很深,属于山区河流,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自然比降达3.8‰,水能开发量大,但水流急,多滩险礁石,不便航行。

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河道逐渐开阔,宽度在70~400米之间,地形从盆地北部深丘逐渐过渡到浅丘区,曲流、阶地和冲沟十分发育。比降变缓,自然比降0.28‰,与涪江、渠江的中下游构成川中盆地,高程仅200~400米,是为中游盆地区,有航运之利。

合川至重庆段为下游,河道经过盆东平行岭谷区,形成峡谷河段,地势复上升为山区地形,谷宽约400~600米,水面宽150~400米,其间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即为河流横切华蓥山南延支脉九峰山、缙云山、中梁山后,形成的风光奇丽的沥濞、温塘、观音三峡谷。三峡谷山高崖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宛如长江三峡之缩影,故称之为嘉陵江小三峡。沥濞峡居于北部,长而宽,在石灰岩构成的岩壁上,有多级溶洞发育,形如鼻孔,有暗河水从洞孔中流出,长年不断;温塘峡又名温泉峡,位于中部,因峡中有三股温泉而得名,峡长2.5千米,峡谷深邃,江水平静,风光妩媚多姿;观音峡坐落南部,因古有观音庙而得名。

资源

嘉陵江流域内资源丰富,可称川东一大宝库。如煤矿产于二迭纪乐平煤系及下侏罗纪香溪煤系(在广元一带称须家河煤系)煤质好,储量丰富,分布于华莹山地区。如中梁山、天池、广元、旺苍等地。石油及天然气产于中上侏罗纪及白垩纪红色地层中,主要分布在南充、南部、西充、营山,阆中、岳他、武胜、蓬溪、遂宁、射洪、江油、三台、盐亭等县、市,目前产能较好的地区是遂宁市中区、三台、阆中、南部一带。川中油田虽属低产油田,但经过合理布局,合理开采,产量可望继续增长。自1956年3月蓬莱镇构造基准井开钻以来,那早已经成为四川唯一生产原油的矿区。南充炼油厂是四川油气田上唯一的一座燃料-润滑油型炼油厂,配套原油加工能力在10万吨左右,主要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脂),每年为国家积累资金上1亿元以上。铁矿多产于下侏罗纪地层中,特点是矿层薄,但分布面广,适于小规模开采。储量大的铁矿多分布于涪江流域江油、平武等地。根据平武地区最新勘探结果,铁矿估量达5~6亿吨,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铁矿之一,其中叶塘一处的锰铁矿,储量即达3亿吨以上。此外有岩盐产于中上侏罗纪红色地层中,但储量不大。砂金矿分布在嘉陵中、下游,如平武、青川、南部、蓬安、射洪等地,现多用上法开采,青川县境内白龙江河段,曾采用现代化采金船进行采金,成为我国黄金基地之一。

嘉陵江流域有许多土特产资源。例如三台名药麦冬,可制清凉剂,畅销东南亚:剑阁有“剑杖”,取材剑门山七十二峰野生藤本,经人工镂刻而成,坚实别致,形态奇特;三台又产蓑草,是一种优质纸料;旺苍、青川、广元、南江均盛产黑木耳、核桃、天麻、杜仲、生漆等:南部易产白蜡、蓑草;平昌产红花;达县产苎麻、油桐子;渠县产黄花;通江产银耳。

嘉陵江流域内水产资源丰富,鱼类繁多。据调查,全省鱼类270多种,嘉陵江干流就占有146种。此外,还有龟鳖。主要分布于达县、绵阳、南充等地。

社会经济

嘉陵江流经甘肃、陕西、四川等三个省的11个地、市、州,共有76个县(四川省占82%)。总人口约4000余万人(四川省占90%)。自古以来沿江名城重镇林立。

广元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一直是蜀门重镇。境内可兴建的宝珠寺水电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防洪、航运、供水等综合经济效益的规划大型水电工程。水库总库容为25亿立方米,如果建成:将是我省盆地区最大水库。计划总装机容量为64千瓦。广元又是盛产煤矿的宝地,省内最大煤田之一的广旺煤田横跨市境,年产原煤420万吨左右,是四川省的重点煤炭产地之一。广元正是省内黄牛重要产区,并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之一。农副土特产有黑木耳、核桃、生漆、天麻、杜仲等。广元境内名胜古迹有嘉陵江东岸的千佛岩,为全国五大石窟之一,是古蜀道上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雄踞嘉陵江中游,嘉陵江纵贯南北,也是省内的历史文化古城。在生产上是四川省蚕茧基地县和全国油桐基地县之一。“东河桐油”透明度好,碘质高,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好的声誉。阆中的丝绸生产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酿造业也兴旺发达,特别是畅销中外的名特产保宁醋,具有300多年的历史。1921年曾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南充,地处嘉陵江中游,号称果城。素有“川北心脏”之称。建于1975年7月的南充嘉陵江大桥是四川省目前景大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桥长776米,引道长862米,桥宽12米。市内文物古迹甚多。有清泉寺,北湖公园;果山公园,朱德读书教室;张澜纪念堂;陈寿万卷楼遗址;以及高39.56米共13级的南充白塔,相传宋所建。

合川,位于嘉陵江干流与渠江、涪江汇合处,扼川北水路咽喉。境内三江一河连接大小支流99条,总长度为1990千米。从50年代到1985年全县共建成大小水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为2620千瓦,使全县总户数中79%用上了电。合川县内名胜古迹有钓鱼城、二佛寺、刘文学墓园、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旧址等。1957年在石岭乡古楼山发掘出一具恐龙活化石,骨架全长22米,体高3.5米,为一较完整的晰脚类恐龙,距今1.3亿年,曾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在古地理学上具有重大价值。

治理开发

水电工程

嘉陵江水力资源具有巨大潜力,水能蕴藏量共1525万千瓦(其中:陕西108万千瓦,甘肃366万千瓦,四川1051万千瓦),可能开发开的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电站303座,总装机可达870万千瓦,年发电量408亿度。现已开发小水电站91处,设计总装机5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7亿度。现有水能利用程度仅为6%。流域内水力资源以支流白龙江为最丰富,可装机容量为413万千瓦。碧口水电站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保证出力7.8万千瓦。年发电量14.63亿度:宝珠寺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4万千瓦。两项电站装机容量为94万千瓦占总机容量的22.76%。

宝珠寺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广元市中区三磊坝附近,在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白龙江下游,是白龙江干流规划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坝址流域面积2842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35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770立方米/砂。该电站1978年曾列入国家基建计划,1985年正式复工建设。宝珠寺水电站的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兼灌溉、防洪、工业用水、航运、漂木等的综合利用大型枢纽工程。水库正常高水位588米,总库容2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3.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64万千瓦,保证出力15.6万千瓦,年发电量22.78亿度。为了灌溉引水,拟在左岸预留取水口,可灌溉嘉渠地区233万亩农田。

紫兰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市中区境内,是嘉陵江水系白龙江干流的最后一个梯级电站,距上游已建成的宝珠寺水电站14千米。紫兰坝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水库正常蓄水高程488米,总库容350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1200万立方米。电站建成后,作为宝珠寺水电站的反调节电站,可增加宝珠寺水电站调峰容量60-115MW,使宝珠寺水电站充分发挥调峰效益,还可改善下游嘉陵江的航运条件。工程预计在2004年10月实现大江截留,2006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2006年底工程完建。

亭子口水利枢纽,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境内,是嘉陵江干流的控制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并具有拦沙减淤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458m,总库容40.67亿m³,可灌溉农田292.14万亩,电站装机容量4×275兆瓦,保证出力187~163兆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31.94~29.67亿千瓦·时。工程等别为I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2009年11月25日开工。2013年8月9日、29日,1、2号机组相继提前投产发电。

灌溉工程

建国前,嘉陵江干流流域内水利建设,仅仅靠蓄冬水田、小搪、小埝、龙骨车提水等灌溉方式灌溉农田,可以说是靠天吃饭,一遇干旱,田成了望天田,田土龟裂、粮食减产或颗粒无收,一遇洪灾,沿江两岸农田被淹没,人民生活贫困、常常出现逃荒,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国后在流域内掀起过群众性兴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经历四十年的苦干,共建成大小水利工程处。其中,大型水库2处(一处是甘肃省碧口水库,一处是四川省升钟水库),中型水库17处;小(一)型水库128处:小(二)型水库2130处。总库容22.2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55.78万亩。

嘉陵江干流流域内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升钟水库。也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库。它位于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西河中游,南部县升水乡的碑坯庙,因规划、修建时属升钟乡所辖,故以升钟命名。它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等综合效益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大坝于1977年12月正式动工兴建,1982年8月建成,坝高79米。1984年7月9日下闸蓄水。升钟水库,地处川中丘陵区,控制流域面积1756平方千米,占西河流域面积的50.2%,水库总库容13.39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6.27亿立方米,主要灌南充地区嘉陵江右岸耕地,灌区范围北起阆中县嘉陵江一级支流白溪河,东沿嘉陵江至武胜县南溪乡,西靠嘉陵江与涪江分水岭,南接合川县境,略呈长条形,南与北部窄,中部宽。幅员面积约5595平方千米,灌区现有总耕地面积296.8万亩,耕地率为35.3%。灌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人口密集,农垦发达,计有7县一市、农业人口达284.33万人,劳动力129.74万个。灌区经补充规划核实,控制灌溉面积208万亩。

生态保护

受地貌、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嘉陵江某些区域出现水土流失、洪水灾害及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嘉陵江流域积极推行了水土保持的一系列重点工程,其中包括清洁小流域建设等生态项目。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20年,长江上游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提升至47.8%。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相比,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了近20万平方千米。

航道航运

嘉陵江的综合利用项目中,航运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嘉陵江上通甘、陕,下接重庆,为沟通长江与西北的主要水道,是四川省内河航运动脉之一。历史以来就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嘉陵江流域内有大小通航河道23条,营运里程共3600千米,占四川省通航里程30%,年货运量占四川内河航运年货运量的1/4。涪、嘉、渠三江不仅承担了长江干流沿线的物资运输任务。历代用兵陕甘南部,均以嘉陵江为漕运路线,抗战时期,西南与西北之间的物资来往运输,皆取道四川,嘉陵江的航运曾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这个黄金水道的作用,沿江出现了城镇和港口,如广元港、阆中港、南充港、合川港、重庆港等。

2025年1月1日,嘉陵江南充段夜航正式开通。

阅读量:19 更新时间:2025-08-21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形成变迁
  4. 干流情况
  5. 水文特征
  6. 流域概况
  7. 治理开发
  8. 航道航运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