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东源出自瑞金市日东乡的武夷山黄竹岭,称绵水,流经瑞金,在会昌县与湘水(江西)汇合,称贡水,流经于都、赣县、章贡区,为赣江正源;西源章水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大余、上犹、南康、赣县、章贡区。
名称起源
先秦时赣江被称为杨汉,汉代称湖汉,古代赣亦写作“灨”。
对于赣江得名,主要有章贡合流说和赣巨人说。
1、章贡合流说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章水和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左章右贡构成“赣”字。此说的问题在于“赣”字先秦就已产生,而“赣”字则出现在唐代以后。
2、赣巨人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晋郭璞注《山海经》:“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干流概况
由南到北纵贯江西中部地区的赣江,是鄱阳湖水系最大的河流。它的上源有章、贡二水,其中以贡水为主源。东源贡水,古代作东江,又名会昌江,《汉书·地理志》作湖汉水,由南北二支汇合而成。南支绵水发源于赣、闽交界处武夷山的黄竹岭,西南流经赣瑞金、会昌折向西北流,至于都称贡水。北支出自武夷山中段石城县石寮东部山坳间,西流过石城县坝口称琴江,南流经石城县西南,至大猷折向西北流,在黄石罐附近汇合梅江,西南流至于都县汇入贡水。两支汇合后,继续西流,至赣州市八景台和章水汇合称赣江。西源章水,古称豫章水,源自赣、粤交界处的大庾岭,北流经大余、南康二县境,至赣州市汇合东源贡水。
赣江自赣州北流,经赣县、万安、泰和、吉安、新干、清江、丰城、南昌等9个县市,至南昌市下游形成若干分流,汇入鄱阳湖,其中一支经南新、至南矶入鄱阳湖;一支经塘山、尤口、滁槎、鲤鱼洲入湖;干流经南昌县联圩铁河,至永修县吴城镇附近入鄱阳湖。
赣江全长751千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千米,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50%,每年流入鄱阳湖的水量约600亿立方米,约占鄱阳湖区径流量的50%,占长江大通站的8%,约为黄河的1.1倍,淮河的1.5倍,不仅是江西省第一大河,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赣江自然落差达937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1.00万千瓦,可能开发装机容量85.10万千瓦,已建水电站27座,总装机容量68.24万千瓦.
赣江流域四周多高山,东南面以武夷山与福建水系分界,海拔高度1000~1500米,西南部以大庾岭、诸广山、万洋山等地与广东、湖南水系分隔;东北部边缘为广昌、乐安、南丰山地,与抚河流域毗邻;北部以九岭山脉与修水流域为界。流域总的特点是由南向北,海拔高度逐渐降低,流域内山地占50%,丘陵占30%,平原占20%。
赣州市以上为上游,河道流经变质岩、花岗岩及红色岩所构成的山区、峡谷及盆地,河道纵坡长,多深涧溪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属山区性河流。东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尤以兴国县境平江水系为典型,多年平均含沙量达0.72千克立方米,是赣江流域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支流。平江自兴国县城,至赣县江口镇,有的河段河床高出农田1米多,河床中多为粗细沙和红砂岩,秋冬涸水时,有的河段河道上可步行不湿鞋袜。西源章水流域内地下矿藏丰富,尤以西华山坞矿著称于世。植被较好,水源丰富,建有上犹江水库等水利设施。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河段,自然落差63.6米,平均坡降0.203‰,水流一般较平缓,但切穿山丘间的河段则多急流险滩,尤其是自赣州市北流约20千米的储潭镇起,至万安县遂川江口的90多千米的河段中,河流切割遂犹山地,流经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峡谷段,河床礁石众多,水势汹涌,形成著名的赣江十八滩,严重地妨碍着航运。这里的情形与长江三峡非常相似,故有赣江三峡之称。为改善航运,以利水电、灌溉及防洪,早在50年代国家就着手规划建设万安水利枢纽工程,随即于1960年开工,两年后因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而停工。国家进入“四化”建设时期之后,江西省急需用电,1978年开始复工,并列为我国“六五”期间的重大建设项目。这个水利枢纽位于万安县城以上约2千米处,大坝长1100米,高57米,船闸长175米,宽14米,平均年发电量15亿度以上。库区以上的险滩尽在深约40米的水下,江面由宽20米增至60~200米之间,最宽处1000米,万安以下的航道,枯水时也可以通过库水调节,有所改善。
赣江出吉安后,穿流于低丘之间,江中偶有浅滩,局部河段紧束成峡,如自任岐至峡江长约7千米段,河道切穿武功背斜,流经由变质岩构成的峡谷段(峡江坝址在此段),出峡谷后,河谷又渐开阔。
新干以下为下游。樟树市至吴城镇,河流蜿蜒于冲积平原,江阔水深,平均坡降仅0.089‰,水流缓平,水量大增。南昌以下为赣江尾闾,江流分汊,地势低洼,全赖圩堤保护。
水文特征
2007年,赣江南昌水文站水位为14.12米,为80年来有记载的历史最低水平,但赣江的相应流量仍比历史最小流量大2倍左右。此前,赣江外洲水文站最低水位纪录为14.54米,南昌水文站最低水位纪录为14.44米,均出现在2007年2月16日8时。南昌市水文部门初步分析,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成因是前期流域降雨偏少。
2010年11月,南昌市水文信息网站的水位资料显示,赣江南昌段水位只有13.75米。而昌邑段则只有12.27米,为赣江最低水位。而受水位不断下降的影响,赣江的大面积河床已经干枯,裸露在外,部分河床出现干裂。据了解,2010年9月初以来,赣江的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赣江已经提前进入枯水期。
2011年,由于降雨偏少和河床下切等原因,赣江中下游水位相继跌破历史最低记录,并对沿江部分城市的供水造成影响。2011年以来江西降雨持续偏少,截至12月中旬,江西省平均降雨量仅为1266毫米,比同期多年均值减少20%。进入12月份,降雨更是明显偏少,比同期多年均值下降39%左右。
主要支流
综述
赣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条,上游河段有湘水、濂水、梅江、平江、桃江、章水等支流作扇形分布,以赣州市为汇总;中下游河段有遂川江、蜀水、禾水、乌江、孤江、袁水、锦江等支流,呈羽状不对称的分布在左右两岸。
一级支流
章水,古称豫章水,章贡区俗称境内章水为西河。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崇义县、大余县、上犹县、南康区、赣县区,在章贡区八境台汇入赣江。章水主河长199千米,由西向东流,落差861米,平均坡降4.33‰。章水流域面积7696平方千米(包括由广东省、湖南省流入的流域面积599平方千米),流域形状近似四方形,地势西南面高,东北面低。
贡水,古称湖汉水,又称雩江、会昌江,章贡区俗称境内贡水为东河。发源于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石寮岽(赣源岽),流经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兴国、全南、龙南、信丰、安远、赣县等县(市、区),于章贡区八境台汇入赣江。贡水主河长278千米,落差309米,自东向西流,贡水流域面积26589平方千米(包括由广东、福建省流入的流域面积282平方千米),流域形状近似倾斜的菱形,东西狭,南北长,东南高,西北低。
遂川江,上游的左溪、右溪两条河于县城李派渡合流为遂川江,它向东北方向流经泉江、瑶厦、枚江、雩田至万安县桂江乡水背洲出境,在罗塘注入赣江,全长44千米,其中境内25.5千米。
蜀水,为遂川县境北部最大河流,其上游的左江、右江两条河于双桥乡江口合流为蜀水,双桥乡湾洲、东垓、马埠至山坝入万安境,向东北过泰和县上宏,于瓦窑注入赣江。
禾水,源于武功南麓,由西向东经莲花,贯永新,至吉州区神岗山汇入赣江,全长256千米,流域面积9000余平方千米,呈扇形。永新县位于禾水中游。禾水在县境西起龙田的陇山口,东至高桥楼镇的沙边村与吉安县相接。禾水在县境内流长77千米,占全县流域面积的1/5。禾水河两岸阡陌相属,交通便利,桑蔗广布,人口稠密。
恩江,发源于雩山山脉北麓,从东北向西南穿境而过,在吉水县城南注入赣江,全长171千米(吉安水文勘测队勘测数据)。其主要支流境内有3条:麻江、遇源河、藤八河。
孤江,发源于兴国县境,进入永丰境内南部向西部流入吉水,至青原区值夏注入赣江,主河长162千米(吉安水文勘测队勘测数据)。其主要支流境内有3条:沙溪河、上固河、君埠河。
袁水,亦作牵水,即江西西部袁河,为长江水系赣江的支流。它发源于武功山,原作泸潇水,后称泸溪,因以名芦溪县。流经经宜春袁州、分宜、新余、新干、樟树,汇入赣江。袁河在宜春城中的一段由于风景秀丽,成为秀江;分宜、新余境内截江为湖是为美丽的仙女湖。
锦江,古名蜀江,属赣江支流,发源于袁州区慈化镇锡杖山,自万载县湖潭入县,流经镇渡、徐家渡,中途流经宜丰县芳溪镇、石市镇,锦江、县城、塔下、新界埠、敖山、泗溪等乡镇,在泗溪镇良田村入高安市。境内流程71千米,河面平均宽190米,县城洪水水位标高50.12米(1993年7月6日),枯水水位标高41.66米(1997年3月15日),平常流量为18~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980立方米/秒(1993年7月6日)。锦江河床多由卵石及粗、细砂组成,沿江两岸以沙壤土为主,植被稀疏,多灌木及草层,水土流失较严重。支流有坪溪水、罗河、耶溪、江口水、水口水、蒙水、漳河等。
二级支流
章水一级支流
上犹江,原名豫水,又名犹水、北章水。发源于湖南省汝城县东岗岭,流入集龙墟后入江西省,经崇义县、上犹县,于南康区凤岗镇三江口流入章水。主河长189千米,落差615米,平均坡降3.25‰。流域面积4583平方千米,其中510平方千米属湖南省。流域形状似梯形,自西向东蜿蜒于山岭之间,河床多礁石滩险,上犹江电厂即建在铁扇关下著名的陡水滩上。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有关专家检测,上犹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
朱坊河,又称扬眉水、河田水。发源于崇义县宝山瘌痢石、经崇义县扬眉、南康区朱坊,于镜坝流入章水。主河长80千米,自西向东流,落差475米。流域面积367平方千米。
贡水一级支流
湘水,又称雁门水。相传韩湘子云游过此,按落云头,四下游观,流连忘返,故名湘水。河流发源于寻乌大坳上,流经寻乌罗珊和会昌筠门岭、右水、麻州,于会昌县城与绵江会合流入贡水,属赣江二级、贡水一级支流。湘水主河长101.34公里,自南向北流,落差743米,平均坡降1.63%0;自筠门岭至会昌,河长61公里,落差49米,平均坡降0.80,汛期可通民船。流域面积2056.2平方公里,其中133平方公里来自福建省。流域形状近似长方形,其支流有坝上水、丰岗水、新墟水、没石墩水、板坑水、罗坊围水、庙前水共7条,总长445公里,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2公里;还有3~100平方公里的小河34条。
濂水,又称梅林江、安远江,又作濂江河,发源于安远县九龙嶂,流经安远县、会昌县、于都县,在会昌县境内桑园坝流入贡水。主河长126千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508米,平均坡降4.13‰。水流湍急,滩险较多。流域面积2259.4平方千米,形似菱形。
小溪水,又称新陂河。发源于安远县老村耙泥嶂,流经于都县祁禄山、小溪、新陂,于小溪口流入贡江。主河长60千米,自南向北流,落差305米,平均坡降3.2‰。流域面积664平方千米,形似柳叶形。
桃江,又名信丰江。发源于赣、粤交界的全南县饭池嶂,流经全南县、龙南县、定南县、信丰县、赣县区5县(区),于赣县区伏坳流入贡水。主河长289千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558米,平均坡降1.93‰,水流湍急,滩险礁多。流域面积7803.44平方千米,其中有149.27平方千米属广东省,流域形似关刀形,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成马蹄形。
绵江,又称瑞金河,是贡水在会昌县县城以上的上游河道,发源于石城县鸡公岽,流经瑞金市日东乡、象湖镇、武阳镇、谢坊镇,在会昌县县城注入贡水。主河长130千米,自东北流向西南,落差243米,平均坡降2.13‰。多险滩礁石。流域面积1863平方千米,其中有135平方千米属福建省,形似梯形。
澄江,又名西江河、在瑞金称九堡水。发源于瑞金市仙坛脑,流经瑞金市九堡镇、云石山乡、会昌县西江镇、小密乡,在于都县水口流入贡水。主河长88千米,落差239米。流域面积831平方千米,形似L字形。
梅江,古称汉水,也称宁都江、梅川。发源于宁都县与宜黄县交界的王陂嶂,流经宁都县肖田乡、洛口镇、东山坝镇、梅江镇和瑞金市瑞林镇及于都县葛坳乡、段屋乡,于龙舌嘴流入贡水。主河长220千米,自北向南流,过宁都县城后改向西南流,落差528米,平均坡降2.4‰。至新街河道弯曲接近360°,俗称吊洲湾,截弯取直后建水电站。河道固定中州多达50个以上,洲上灌木丛生。流域面积6789.12平方千米,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形状近似Y字形。
平江,又称兴国江、平固江。发源于宁都县猴子嶂,流经兴国县兴江乡、古龙冈镇、长冈乡、潋江镇、龙口镇、赣县区南塘镇、吉埠镇,于江口塘流入贡水。主河长132千米,自东北流向西南,过兴国县县城后改向南流,落差753米,平均坡降5.7‰。流域面积2926平方千米,形似T字形。
三级支流
章水二级、上犹江一级支流
龙华江,发源于上犹县双溪乡筑峰顶,流经上犹寺下、安和、社溪,在南康龙华流入上犹江,属赣江三级、章水二级、上犹江一级支流。龙华江主河长60千米,自西北流向东南,落差253米。自南康坳子上至龙华江口,河长14千米,落差35米,平均坡降2.5‰。
贡水二级、桃江一级支流
古陂河,又名新田河,发源于信丰县与安远县交界的蛇婆炼,流经信丰县新田、大桥、古陂、坪石、龙舌,于龙虎口流入桃江,属赣江三级、贡水二级、桃江一级支流。古陂河主河长70千米,自东向西流,经太平后改向西北流,落差250米,平均坡降(下河站)为1.8‰。
贡江二级、梅川一级支流
琴江,古名白鹿江,又名石城江、牛牯水。据清道光版《石城县志》称:“坝水、琴水上出高原,下绕城隅,声涂淙如琴韵,因号琴江”。琴江发源于石城与福建交界的金华山,流经石城丰山、县城、屏山、大由和宁都固村、长胜,于黄石江口注入梅川,属赣江三级、贡江二级、梅川一级支流。琴江主河长153.1千米。自东北流向西南,经大由后改向西北流,落差566米,平均坡降4.1‰。
流域概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域范围涉及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等市所辖的44个县(市、区),面积为835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国土面积51.5%,赣江下游尾间地区所涉及的南昌市、南昌、新建、永修等县划归鄱阳湖区。上游流域区,区域范围包括整个赣州市所辖各县(市、区),以赣州市为中心;中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整个吉安市所辖各县(市、区)及乐安县(属抚州市),以吉安市为中心;下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新余所辖各县(市、区)及宜春市除丰城市外各县(市、区)。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积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仅占3.9%。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岭和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南部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并在其间夹有若干规模较小的红岩丘陵盆地,中部为吉泰红岩丘陵盆地区,北部则为赣江下游,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兼有低丘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组合类型。
这种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赣江的流向呈阶梯状分布,流域上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83%,低丘岗地占15.6%,平原仅占1.5%;中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56.7%,低丘岗地占38.1%,平原占5.2%;下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37%,低丘岗地占55.9%,平原占7%。很明显,山地丘陵依秩减少,低丘岗地则渐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
气候特点
赣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宜植物动物人类生长,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赣江流域南北地跨4个纬度,干流天然落差达937m,导致南北气候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气温,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气温17.8℃,以于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应≥10℃的积温,上游区>6000℃,中游区>5500℃,下游区<5500℃,同样无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②降水,最突出的是赣江中游区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区,泰和年均降水量仅1413.2毫米,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毫米,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该区的万安为619.9mm,比最多的弋阳(1023.6mm)少403.7毫米,也正是降雨的这种分布特征,吉泰盆地和赣南50多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暴雨;三是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大体上上游区辐射强度大,为全流域的一个高值区之一,日照时数也较多,无论上、中、下游区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东部均高于西部。
生态环境
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于鄱阳湖流域平均值,达到63.6%,赣江水质在南昌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8.7%,除萍乡、新余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均在二级。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存在结构性矛盾,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林比例高,阔叶林比例小,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例高,成熟林、过熟林比例小,森林郁闭度小,活立木蓄积量低,森林防护功能差;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较严重,上游区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面积22%,中游区占该区面积16.7%,下游区占该区面积21.6%,中游区水土保持较好;三是中游区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区,水土流失虽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发生较多的区域;四是赣江赣州江段污染较重,一般为Ⅳ类水质,尤其是下游区支流袁水的新余江段污染严重,出现V类或劣V类水质,同时新余、萍乡降尘超标,空气质量较差。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赣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02.89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48.2%,占全省的45.5%,地下水资源量为188.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52.3%,占全省的49.6%。
赣江径流量以赣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实测值计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为687亿立方米,以此代表赣江年均入湖水资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土地资源
赣江流域土地面积占鄱阳湖流域土地面积51.5%,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占90.4%,建设用地占4.5%,未利用土地占5%。农业用地中林业用地551.4万h㎡,占农业用地面积的71.5%,占区域土地面积的64.7%。
土壤类型以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80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广泛分布有红壤,而流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该区,水稻土分布在丘问谷地、河谷平原和阶地,此外海拔1400m以上还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森林资源
赣江流域森林面积541.4万立方米。,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7.0%,活立木蓄积量15504万立方米,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53.5%,森林覆盖率63.6%。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组成以壳斗科常绿种类为主,其次为樟科。南亚热带暖性树种越过南岭山地向北延伸,榕树见于吉安市大码头,岗松见于永丰、乐安的芒箕一岗松一马尾松林中,生长发育好。遂川江以南各县是杉木的中心产区,所产杉木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赣南的马尾松,生长迅速,苍劲挺拔,即使在混交林中也似“鹤立鸡群”。
矿产资源
赣江流域矿产资源有其特色,鄱阳湖流域稀土、稀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该区,有色金属矿中的钨及其伴生矿,以及煤炭也主要分布在该区。稀土、钨矿集中分布在南部上游区,稀有金属矿钽、铌等集中分布在北部下游区,无论储量,还是金属(或氧化物)品种在全国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下游区的丰城、萍乡等是全流域主要煤炭产地。
社会
赣江流域2003年总人口1931.2万人,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域,但由于土地面积广阔,人口密度为226人/k㎡,低于鄱阳湖区和信江流域,但高于抚河流域、饶河流域和修水流域。
赣江流域有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6.9万人,高等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低于鄱阳湖区,但高于其他各河流域。中小学教育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率各流域区域相差不大。有医院、卫生院1196所,每万人床位数19.1床,低于饶河流域和鄱阳湖区,高于信江、修水、抚河三流域。
赣江流域交通通讯状况已大为改观,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及沿铁路、公路布置的通讯线路纵贯流域南北,特别是中、上游区交通瓶颈已被打破,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区位优势地位和发展能力。
经济
2003年赣江流域GDP为951.34亿元,占鄱阳湖流域GDP的33.6%,总量在各子流域中列第二位,仅低于鄱阳湖区,但人均GDP值4924元,低于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列第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8元,仅高于修水流域和抚河流域,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流域最低的,仅2035元,低于各流域平均数2458元,列第六位。
该流域第一产业占GDP24.95%,第二产业占41.51%,第三产业占35.54%,这种结构状况与全流域产业结构状况类似,反映了近年来,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升高,工业化进程加快。但这种变化速度比鄱阳湖区和饶河流域慢,该两区域第二产业已占主导地位,工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
文化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治理开发
治理
赣江的治理包括洪水治理、航道治理、环境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治理重点在防洪,在取得重大成效后的二十一世纪则是航道治理、环境治理并举。使赣江两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健康的迅速发展。
2007年,江西省第二条高等级航道赣江(樟树至南昌)航道整治工程日前全面开工建设。该项工程为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总投资1.25亿元,为“十五”跨“十一五”省部合建项目。工程位于赣江下游上段,始于樟树公路大桥,止于南昌市外洲水文站,全长94公里。整个工程将对9个滩群的18个浅滩进行治理,共布置新建丁坝50座,加长老丁坝22座,布置护岸10段,疏浚挖槽17处,炸礁工程1处,布设航标162座。整治后的赣江(樟树-南昌)94公里航道,航道等级将由整治前五级提升到三级,船舶通航能力由原来的500吨级提高到1000吨级,高等级航道可由原来的赣江湖口至南昌延长至樟树,1000吨级船舶可从樟树直达湖口入鄱阳湖进长江。该项目的建成将使江西省船舶进一步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赣江沿岸已经形成的钢铁、发电、纺织、造纸、水泥、地矿业等的工业带,提供一条具有运量大、运价低、污染小、安全平稳等诸多优势的水上运输通道。
2022年9月20日,赣江小港口滩、龙务洲滩航道抢通工程八区首次清礁爆破成功,这也标志着该工程八区礁石深层爆破作业施工正式启动。
省级河长
赣江流域省级河长:吴忠琼(江西省委副书记)。
开发
水产
赣江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汊港密布,为江西主要水产基地之一,鱼类多达60余种,以鲥鱼最为名贵。
航运
赣江流域平均年径流量687亿立方米,比黄河大,但由于年水量分布不均匀,河床浅平,航运多限于中下游,万安水电站建成后后有所改善,干流上可常年通行100~300吨的轮驳船队和客船。
由于赣江和北江上游的两座城市大余(古南安)和南雄距离甚近,自唐末开辟大庾岭山路至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前,赣江一直是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最主要的通道。
赣江自古为沟通五岭南北及长江中下游主要通道,现中、下游夏季可通行轮驳船队和客轮,盛水期轮船可至于都。港口有南昌、樟树、吉安、赣州。
赣江的便利,除了军用、客用,更主要还是货运。自唐武德元年(618年)赣江清运就很发达,吉安市作为赣江中游的航运码头,曾是货物集散地,这也刺激了吉安的造船业。宋朝就开始在吉安设立了由宦官监督的造船场,造船所需木材,主要从永新、遂川采买。赣江航运运走的是吉安的粮食、矿产、木材、茶叶、陶瓷、蓝能染料及柑桔水果等大量土特产品。到明、清朝时,每年8万余担大米也由赣江“运止于淮”,通过南北大运河,转运到京郊通州。
水电
赣江水能蕴藏量360万千瓦,位于赣江中游惶恐滩头的万安水电站是江西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该电站地处江西省万安县城上游2公里处,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江西南北电力交换中枢,具有调频、调峰、事故备用等作用。
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为赣江赣州以下河段六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三个梯级,是江西航道建设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工程项目,也是实现赣江中游河段渠化建设的关键工程和实现赣州南昌三级航道规划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4.38亿元,总库容7.43亿立方米,装机12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度。
江西赣江永泰航电枢纽工程位于江西吉安吉安市新干县三湖镇上游约1.5公里处兴建一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0000千瓦。
此外,还有井冈山水电站、江西江口水电站等。
水利
万安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坝、泄洪建筑物、电站厂房、船闸、土坝和灌溉渠首组成。大坝全长1104米,最大坝高68.1米,水库总库容22.16亿立方米,船闸为2×500吨单级船闸。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国务院立项审批的中国四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能提高赣江中下游两岸尤其是南昌市和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南昌市的防洪标准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环鄱阳湖南昌赣江区域水利建设项目位于赣江中下游,坐落于经开区北区。项目建设总规划面积为36261亩。一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赣江区域水利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10万吨自来水厂、7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工程、桥梁工程、场地平整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阅读量:39 更新时间:2025-08-20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