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丧夫,柔弱肩膀挑重担
2002年,25岁的张桂梅经人介绍嫁到了南沙河镇河汇村,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可就在2007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不仅带走了丈夫张某年轻的生命,也带走了往日的甜蜜和幸福。
爱人的离去让她痛不欲生,一度对未来生活丧失信心,但是风烛残年的公婆和年幼无依的孩子让她顿时清醒过来。于是张桂梅默默擦干眼泪,掩盖住内心的痛楚,一个人咬着牙扛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她每天早出晚归,扛着锄头,挑着水桶,奔走在田间地头,汗水和着泪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回家后,她悉心照料公婆和儿子。为了不让公婆看出她的难过和艰辛,张桂梅总是面带笑容,希望能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尽快走出伤痛。
招夫入赘,同甘共苦传佳话
张桂梅的公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十分着急,于是就劝她早日改嫁。可张桂梅不同意,“我可以带着孩子改嫁,但谁愿意接受两个不沾亲不带故的老人呢?”
“再苦再累,我也要把这个担子扛起来,这是我应该替丈夫承担的责任。”张桂梅坚定地说。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张桂梅只好同意改嫁,但是她有个前提,必须招夫入赘前夫家中,一起伺候两位老人,否则她终生不嫁。她的这一要求在整个村子传开来,很多条件合适的男人都打了退堂鼓,然而还是有人被她这份执着的孝心打动了。忠厚老实的刘信听说她的故事后深为感动,他认为张桂梅提的要求恰恰说明她很孝顺,于是拍着胸脯答应了。
就这样,一个新家庭组成了,张桂梅和刘信夫妇陪伴着前公婆,照顾着孩子,一家五口住在一起,互帮互助,日子不算富裕却非常充实。后来,家里又添了一个小生命,带来了更多欢声笑语。同时,张桂梅也没有撇下刘信的父母,同样照顾得很周到,一有时间就和丈夫去公婆家,亲手做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抢着刷锅洗碗、做家务。刘信的父母深明大义,非常认可儿媳妇和刘信的做法,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又恢复了恬静幸福。
尽心尽孝,真情传承好家风
2015年,前婆婆王传美突发疾病去世。面对孤单落寞的前公公,张桂梅和刘信打定主意,无论再忙再累也给老人更好地照顾。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两口子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连轴转。
三年前,公公又摔伤了胯骨,一到冬天只能在室内呆着,张桂梅便特地在公公的房间里安装了家里唯一的空调,又配备了电暖气,夫妻二人一回到家就开始细心照顾公公吃饭、穿衣、洗漱,收拾家务,坚持为他端屎端尿、擦洗身体,从不嫌弃、从无怨言。公公腿脚不利索,张桂梅再三思考后便选择在村附近的工厂上班,尽可能节省路上时间,为了让他准点吃上热饭热菜,张桂梅每天5点多起床做好早饭去上班,中午休息时间又要匆忙赶回家为公公做午饭,而回到工厂,工友帮她从食堂打来的饭菜都放凉了。
在张桂梅和刘信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也都懂事孝顺。大儿子在济南读大学,节假日勤工俭学,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在培训班兼职,暑假回到滕州还跑过外卖,用辛苦赚来的钱补贴学费,还为父母精心选购了礼物。由于父母忙于照顾前公公,上初中的小儿子主动提出住校,希望让辛劳的父母少操点心,住校的他一个星期回来一次,也要争着做家务、照顾爷爷,在父母有空时一起去看望张桂梅和刘信的父母,帮助老人们打扫屋子,并和他们分享校园生活中的趣事。
岁月风雨急,砥砺见真情。这个经历坎坷的重组家庭,如今充满了幸福和欢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文章来源
山东文明网-文明山东
阅读量:33 更新时间:2025-08-06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