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重庆动物园设有鱼类及两栖爬行区、鸟禽展示区、草食动物区、猛兽区、灵长类区、科普教育区、儿童活动区、临溪休闲区、中心休息游览区、安静休息区10个功能分区,公园中建有儿童乐园、旱冰场、露天舞台、阅览室、餐馆、茶园等;饲养动物260余种,4000余只(头),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亚洲象、扭角羚、角马和食火鸡等。
重庆动物园是中国动物园协会常务理事,世界动物园联合会成员单位。2009年1月,重庆动物园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1月,重庆动物园被列入重庆首批历史名园名单。2022年3月,重庆动物园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1953年,重庆动物园开始筹建。
1953年8月,由原重庆市建设局组成公园筹建组,同年9月邀请西南人民科学馆梁白云、西南农学院李超然教授对公园选址、勘察、规划设计工作予以指导。
1954年1月7日,在杨家坪下石桥以桃花溪为中心征地10公顷筹建“杨家坪公园”。同年3月开始基建施工,12月底竣工,定名“西区公园”。
1955年1月24日,西区公园正式开放。
1958年3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重庆钢铁公司后来到西区公园(重庆动物园的前身),他指示:“这个公园要建设好,要为钢铁工人服务,为重庆人民服务。”其后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西区公园扩建为动物园。第一期扩建面积至22.3公顷。
1959年,西区公园第二期扩至44.5公顷。
1960年10月,西区公园更名为“重庆动物园”。
1961年,重庆动物园被借用及按政策退回部分土地后,面积为41公顷,其后扩至48公顷。其后通过制订全面规划,修建大型兽舍,增加动物品种,调整绿化,增添服务设施。
1962年,重庆动物园金鱼馆竣工。
1966年,重庆动物园已建成初具规模的中型动物园。
1979年,重庆动物园游客购票入园创下了建园24年以来历史最高的237.1万人次。
2006年,重庆动物园金鱼馆进行全面修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重庆动物园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西郊一村,地处中梁山脉西段与长江间余脉浅丘地带,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结构,地理坐标东经106°49′~106°50′、北纬29°50′~29°51′。
地形地貌
重庆动物园园区具山地动物园特征,地形起伏,沟壑蜿蜒,地势为马蹄形,南北长720米,东西长1150米,南、北两山脊高,中间沟槽较开阔,东北面滨溪涧一条。最高处燕窝山海拔300米,最低处东二门(即新大门)海拔248米。
气候特征
重庆动物园属东亚内陆季风区(或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受东北季风控制,夏季受西南气流影响,气候独特: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空气潮湿、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1083毫米;日照少、云雾多,年平均日照400~1000小时。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多在0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6~8摄氏度;少霜雪,无霜期长达330天;夏季炎热,多酷暑,极端最高气温达42摄氏度;年平均温度16.6~18.6摄氏度。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重庆动物园有动物馆20多处,饲养动物260余种,4000余只,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扭角羚、盘羊、华南虎、云豹、金猫、亚洲象等。截至2024年7月19日,重庆动物园大熊猫共产下32胎,其中13胎双胞胎,1胎三胞胎,现共有大熊猫23只。2025年1月19日,云豹“干干”离世。
植物资源
重庆动物园植物品种有92科174属226种21.4万余株,乔木3637株,绿茵地被20.9万平方米。有园林景点10个、游人休闲广场5个。全园绿地27.9公顷,绿地率62.3%。绿化覆盖率85%以上。
园区布局
总体布局
重庆动物园设有鱼类及两栖爬行区、鸟禽展示区、草食动物区、猛兽区、灵长类区、科普教育区、儿童活动区、临溪休闲区、中心休息游览区、安静休息区10个功能分区,园中辟一人工湖,小岛、曲桥、景亭相连。公园中建有儿童乐园、旱冰场、露天舞台、阅览室、餐馆、茶园等。
重庆动物园科普教室位于儿童乐园旁,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常年为3~12岁的小朋友们开设了动物科普电影、手工剪纸、面具绘画、标本展示、动物科普书籍免费阅读等特色活动,通过对动物生存环境、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的展示与讲解,开拓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启迪人们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庆动物园动物饲料配送中心在饲料房原址上改建而成,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占地面积237平方米,于201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新的饲料配送中心建成后,将具备完善的饲料加工生产线(包括颗粒饲料生产)、动物饲料营养分析、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素和农药残留检测等功能。饲料配送中心还专设了科普活动室,可有效开展相关科普互动活动,进行科普宣传。
配套设施
重庆动物园游乐项目在设计和布局上有适合于低龄儿童的项目(如转马、小火车、欢乐组合等),也有适合成年人的项目(如急流勇进、惯性滑车等);既有完全由工作人员控制的项目(如双人飞天、自控飞机等),还有游客自己进行操作的项目(如高架车、小跑车等)。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02年10月,重庆动物园鸟语林竣工,占地2.7公顷。
2008年,重庆动物园河马馆改建为全开放式馆舍;同年9月,重庆动物园可爱动物区打造成全新的生态场馆。
2015年10月,重庆动物园综合兽馆开始建设,于2016年10月1日对游客开放,面积740平方米,建设资金200余万元。
2016年5月,重庆动物园企鹅馆开始建设,于同年10月1日对游客开放,面积470平方米,建设资金近200万元。
2016年10月,重庆动物园动物饲料配送中心在饲料房原址上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
2022年11月,重庆动物园熊猫馆扩建开工。
2023年9月29日,“梦幻熊猫·喜迎新居”重庆动物园熊猫馆新馆开馆仪式在熊猫馆举行。
品牌建设
重庆动物园是中国动物园协会常务理事,世界动物园联合会成员单位。
1985年,中共重庆市委确定重庆动物园为县级单位。
2009年,重庆动物园入选“国家重点公园”。
2009年1月,重庆动物园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2年1月,重庆动物园被列入重庆首批历史名园名单。
2022年3月,重庆动物园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文化活动
重庆动物园作为世界动物园联合会会员,该园的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名贵珍稀动物,曾经作为“友好使者”赠送朝鲜、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并先后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展出。
1994—1999年,重庆动物园大熊猫在加拿大、韩国展出期间,吸引了3000多万参观者。
1991年6月17日,重庆动物园与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签署意见书,建立姐妹动物园关系,进行动植物、科学技术信息、科技设备的交换,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科学研究、动物行为和繁殖的研究。
1991年11月22日与2002年4月26日,重庆动物园分别与美国西雅图市森林公园动物园、西雅图友好代表团签订《动物交流计划协议书》和《合作意向书》,进行动物交换、科学研究等合作。
1992年3月6日,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动物研究所副主任、小熊猫研究专家迈尔斯·罗伯茨先生参观重庆动物园,并在小熊猫繁殖和管理方面给予指导。
2005年10月,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期间,68位中外市长及9位市长夫人慕名到重庆动物园参观大熊猫。
2012年2月11日,加拿大政府总理史蒂芬·哈珀携夫人来渝,出席在重庆动物园举行的《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卡尔加里动物园联合体关于合作进行大熊猫保护与研究的协议》签字仪式。
2013年3月23日,“大熊猫二顺”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进行为期10年的繁殖交流。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售票时间:8:00—18:00
动物展示时间:8:30—17:00(部分动物以该场馆开放时间为准)
门票价格
旺季:25元/人(每年1月—11月)
淡季:20元/人(每年12月)
优惠政策:
1、对6周岁(含6周岁)以下及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免票,但须由成人监护陪同。
2、对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购半票,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本人学生证购半票。
3、对60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的老年人,凭《重庆市人民政府敬老优待证》或本人身份证享受门票减半优惠。
4、对残疾人、现役军人、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免票。
注:入园检票时须出示相应的有效证件。
此外还有团体折扣和年、月票优惠。
交通线路
乘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在动物园站下车;乘坐重庆公交148路,204路,207路,226路,229路,275路,298路,310路,341路,362路,413路,416路,419路等线路,在动物园站下车。
阅读量:25 更新时间:2025-07-14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