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南京中山植物园分为南北两园,北园以保护、研究、利用中国中、北亚热带植物为重点,共建有21个植物专类园。南园(植物博览园)是以热带植物宫为中心的植物博览园,有盲人植物园、禾草园、蕨类园、森林休闲区等特色专类园。南京中山植物园保存植物约120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约100多种。
2022年4月,南京中山植物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12月,南京中山植物园荣获2023年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
园区布局
中山植物园分南北两区,包含植物博览园(南园)和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
植物园北园以保护、研究、利用中国中、北亚热带植物为重点,建成包括植物系统分类园、蔷薇园、球宿根花卉园、药用植物园、盆景园、树木园、松柏园等21个专类园。南园(植物博览园)是以热带植物宫为中心的植物博览园,有盲人植物园、禾草园、蕨类园、森林休闲区等特色专类园。
植物资源
南京中山植物园搜集保存植物约12000余种(含品种),野生植物的引种占到6000种以上,包括诸多一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植物。中山植物园拥有专类植物园(区)21个,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00多种,例如珙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秤锤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宝华玉兰(二级濒危种)、银缕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同时,中山植物园还拥有馆藏植物标本约80万份。
所获荣誉
资质荣誉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植物园联盟主要领导单位之一。是中国最早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为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是国际植物园协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重要成员单位。
获奖情况
2019年7月,中山植物园被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为2018年度优秀专业科普馆。
2021年1月,南京中山植物园获得第九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2022年4月,南京中山植物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9月,南京中山植物园科普视频《走进中山植物园》荣获第十三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2023年12月,南京中山植物园荣获2023年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南京中山植物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前湖后村1号的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坐标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占地186公顷。
气候情况
南京中山植物园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41℃(1988年),极端最低温度23.4℃(1969年),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1000.4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9.2%。无霜期237d。
开放时间
南北园(5月1日—9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30。
南北园(10月1日—4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00。
植物博物馆:9:00—16:30,双休日开放(小长假除外)。
说明:周一植物园南北园闭园(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
北园:15元/人,南园:45元/人;南北园通票:50元/人。
优惠政策:南北园1.4米以下儿童、残疾人免费;南园学生:23元/人;南北园军人、60岁以上(江苏省内)、江苏省外70岁以上老人免费;南北园持植物园年卡、南京市游园年卡,刷卡免费入园。
说明:禁止开车、骑车、携带宠物入内。
外部交通
公交:20路、315路至“中山植物园”站下车;
地铁:地铁2号线苜蓿园站转20路、315路;地铁3号线鸡鸣寺站转20路;地铁4号线岗子村转315路。
自驾:导航至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停车场(明孝陵1号门对面)。
游览路线
北园:入口—科普馆—红枫岗—蔷薇园—球宿根花卉园—松柏园—药物园。
南园:入口—禾草园—前湖乌桕道—热带植物宫—蕨类园。
园区服务
南北园门口提供志愿者服务(周六、周末)、提供免费轮椅、提供团体接待(团体游客需提前电话预约,经工作人员确认后方可享受对应优惠票价和讲解服务)。
阅读量:27 更新时间:2025-07-14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