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面积为1103亩,功能定位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为主,磨山园区面积为886亩,为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共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3000余种,建有17个特色专类园,拥有两个植物迁地保护园,即“三峡植物区”和“珍稀植物区”。
截至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曾被评为全国科研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级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禁毒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1956年10月30日,武汉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同意武汉植物园收购磨山地区土地;11月12日,武汉植物园筹委会接收东湖磨山植物园,植物园筹备处设东湖磨山。
1958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12次常务会议批准,武汉植物园筹委会授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1963年7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华南植物所武汉植物园。
1972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值物园改名为湖北省植物研究所,归属于湖北省领导。
1978年6月22日,湖北省植物研究所回归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实行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属地师级单位;12月18日,湖北省植物研究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为武汉植物研究所附属机构。
2003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08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
2010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实验温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园区布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南临九峰一路,东至光谷八路,西临九峰溪,面积为1103亩,功能定位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为主。 磨山园区坐落于东湖之滨、磨山南麓,面积为886亩,建有世界上涵盖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华中最大的野生果树专类园、华中古老孑遗和特有珍稀植物专类园、华中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7个特色专类园。
植物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共收集保育植物1.3万种(含品种),其中华中特有植物566种,中国特有植物34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7种(一级48种,二级309种)。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研究平台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经过几代科研人员持续开展的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已成为全球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程度最高、基因型最丰富的种质资源圃。圃内保存66种猕猴桃属植物(含变种、变型)的1200余份资源,栽培品种(系)120个。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建有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国家荚蒾属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资源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质猕猴桃高效生物育种及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较完善的科学研究平台体系。
科研成果
据2025年2月植物园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近10年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3项。
期刊资源
《植物科学学报》(原《武汉植物学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湖北省植物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还出版专著《中国荚蒾属植物资源》,发表论文3篇。
人才培养
据2023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设有植物学、生态学2个博士学位培养点,植物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与医药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拥有导师60余人,在读研究生人数260余人(含留学生60余人)。
科普活动
2024年12月5日,武汉植物园科普开放中心组织召开“科研+科普”融合创新研讨会,总结2024年科研与科普融合发展情况,进一步做好后续科研资源科普课程与内容转化,园内多个学科组老师与学生应邀参加会议。
2024年11月16日,武汉植物园楚杉科普讲堂迎来了一场讲座,武汉植物园辛海平研究员为观众带来了题为“从葡萄园到酒杯的奇妙旅程”的主题报告。
2024年10月20日,武汉植物园与湖北美术馆联合策划并开展了“在秋日,与莲相约”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共有20组亲子家庭积极参与。
对外交流
合作研讨
2010年4月23日,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Susan E.Gardiner来武汉植物园进行合作研究。
2010年5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WHBG)与肯尼亚乔莫·肯尼亚塔农业与技术大学(JKUAT)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处正式签署东非植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研究项目。同月25日,第三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植物园召开。
2022—2023学年青少年科技竞赛优秀学生发展支撑行动·生态环保营
2023年8月4至13日,2022-2023学年青少年科技竞赛优秀学生发展支撑行动·生态环保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举办。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承办,来自湖北10所高中的15名青少年科技竞赛优秀学生参与活动。
“智慧百草进讲堂,体验活动趣味多”教师培训活动
2023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普开放中心组织团队走进武汉市汉阳钟家村实验小学,开展“智慧百草进讲堂,体验活动趣味多”教师培训活动。
合作交流
据2023年9月植物园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并于2007年举办了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政府在境外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科教机构获批建设,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中非科教合作及科技援外的示范基地。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峰一路201号,磨山园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特1号。
开放时间
售票时间:8:00—17:00
门票信息
全价票:35元/人
半价票:17元/人
2020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5年内对援鄂医疗队员免门票。
交通路线
磨山园区
公交:乘坐401、402、625、413路公交车至武汉植物园下车即到。
地铁:乘坐武汉地铁2号线至光谷广场站换乘401、625路公交车至武汉植物园站下车即到。
光谷园区
从武昌站乘车:
方案一:轨道交通4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101路(华容方向)
方案二:518路—536路
方案三:轨道交通4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913路
从武汉站乘车:
方案一:轨道交通4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101路(华容方向)
方案二:513路—536路
方案三:轨道交通4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913路
从汉口站乘车:
方案一:轨道2号线—101路(华容方向)
方案二:轨道2号线—913路
方案三:703路—536路
从天河机场乘车:
方案一:轨道2号线—101路(华容方向)
方案二:轨道2号线—913路
游览路线
春季:景区大门一芍药牡丹种植园一景现温室一迷雾丛林一杜鹃园一药园花境一本草园一桃园一花境大道一珍稀植物区一能源植物区一菊圃一荷花睡莲品种展示区一沉水植物区一景区大门
夏季:景区大门一景观温室一迷雾丛林一药园花境一本草园一云津岛一花境大道一水生生态区一珍稀植物区一荷花、睡莲品种展示区一沉水植物区一水生群落展示区一景区大门
秋季:景区大门-景观温室一迷雾丛林一药园花境一本草园一云津岛一花境大道一珍稀植物区一入侵植物科普基地一菊圃一沉水植物区一景区大门
冬季:景区大门一景观温室一梅园一药园花境一花境大道一水生生态区一珍稀植物区一入侵植物科普基地一沉水植物区一景区大门
阅读量:36 更新时间:2025-07-11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