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上海野生动物园自建园以来,逐渐形成了车入区、步行区两个动物栖息展示区域,以及步行、景区观光车、“水域探秘”(游船)三种游览模式。上海野生动物园园区内住着大熊猫、金丝猴、金毛羚牛、朱鹮、白犀牛、猎豹等来自国内外的珍稀野生动物200余种。
上海野生动物园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五星级公园。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1993年4月,市园林管理局、市农业局(后因无资金投入而撤出合作方)国家林业部的代表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上海合作建设野生动物园意向书》,8月完成了选址工作,9月13日市园林局成立上海野生动物园筹建组。
始建情况
1993年11月,国内动物专家、园林专家对筹建组编制的《建设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规划方案、动物种类配置设想进行论证。12月,筹建组委托上海市投资咨询公司邀请林业部和上海动物饲养、防疫、科研、管理及规划、旅游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估。1994年2月8日,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了建设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可行性报告和评估报告。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部联合成立了上海野生动物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副市长夏克强任组长。1994年4月14日举行上海野生动物园奠基仪式,并由夏克强和林业部副部长王志宝分别代表市政府和国家林业部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上海野生动物园协议书》。
发展变化
1995年11月18日上海动物园正式对外开放。同年,上海野生动物园修建了表演部动物竞技场,它是上海野生动物园最早的一座动物表演专用场馆。
1996年11月,上海动物园修建百兽山表演场。自建成以来,百兽山表演场共承办过全国动物运动会、动物时装秀表演、新春大联欢等主题节目。同年,上海动物园修建了可容纳1500人同时观看表演的海狮表演馆。
1998年10月6日,中国与南非洲建交后,上海野生动物园引进一批南非野生动物。这批9种150只动物乘坐专机抵达中国上海,包括34头长颈鹿,其他还有白犀牛,大羚羊、白斑剑羚、跳羚、蓝角马,黑角马以及南非海狮等。
2003年10月,上海野生动物园可容纳观众4000人以上的赛狗场对外开放。
2009年,上海野生动物园引进大食蚁兽。
2020年10月,上海野生动物园引入濒危物种“麋鹿”。
2022年9月,上海野生动物园车入区完成提升改造。
园区布局
上海野生动物园现有车入区、步行区两大区域。车入区分布着奇妙的亚洲、非洲旷野、优雅长颈鹿、最美闪电侠、草原霸主、荒野大力熊、森林之王、白虎领地、野狼谷、马来熊王国10大主题区域。步行区则分布着大熊猫馆、鹤类湿地、火烈鸟展区、企鹅馆、天鹅湖、羊驼苑、红猩猩馆、中美貘馆、小动物乐园、鹦鹉馆、河马馆、白眉长臂猿展区、大食蚁兽展区、鳄鱼岛、狐猴岛、浣熊展区、金丝猴岛、飞熊山庄、绿猴区、白虎展区、松鼠猴、小熊猫区、黑猩猩馆、袋鼠坡、长颈鹿雅苑、亚洲象展区、金毛羚牛馆、国礼非洲狮展区、热带鸟园、斑马苑、非洲象展区、老虎扑食区、白颊长臂猿岛、蓝鹤、大独角犀、大嘴长廊、灵猴天地、亚洲小爪水獭展区、太阳广场共39个馆区。
文化活动
科普活动
2022年3月,上海野生动物园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向游客讲解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
对外交流
2008年6月,上海野生动物园和台北动物园就动物交换和保育繁殖合作达成交流共识。
2019年8月,上海野生动物园和上海动物园开展非洲狮繁殖交流合作。
价值意义
2004年6月,上海野生动物园首次成功繁殖白虎。
2005年10月,上海动物园首次成功繁殖绿狒狒。
2010年10月,上海野生动物园成功首次繁育大食蚁兽,填补了国内大食蚁兽繁殖纪录的空白。
2012年12月,上海野生动物园首次繁殖中美貘成功。
2022年11月,上海野生动物园首次成功人工养育黑猩猩幼崽。
阅读量:54 更新时间:2025-07-09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