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厦门园林植物园

福建省厦门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植物园

厦门园林植物园,全称厦门市厦门园林植物园景区,俗称“万石植物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东南隅的万石山中,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寺、厦门大学,紧邻中山路商圈。始建于1960年,占地4.93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

  • 中文名
    厦门园林植物园
  • 地理位置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虎园路25号
  • 占地面积
    4.93 km²
  • 类别
    自然展览馆
  • 景点级别
    AAAAA级
  • 投用时间
    1960年
  • 开放时间
    6:30—18:00
  • 门票价格
    30元/人
  • 展品数量
    7000多种(含品种)
  • 植物园区
    蔷薇园、沙生植物区
  • 历史遗迹
    醴泉洞、郑成功读书处
  • 著名景点
    新碑林、天界晓钟

基本信息

厦门园林植物园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是省、市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环境教育基地与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

1992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总体规划(1993-2012年)》编制完成,于1993年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市规划部门批准实施,此后,鉴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于2003年7月第一次修订,2005年植物园红线调整后再次修订。

厦门园林植物园于2001年12月19日开始试运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于2002年7月25日向厦门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提出认证申请。9月,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福建省率先通过双认证的旅游景区。

2005年8月,根据厦府(2005)地466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园林植物园扩大管理范围用地的批复》文件,植物园红线范围由2.27平方千米扩大至4.93平方千米,先后投入一亿多元资金,从基础建设到专类园建设都有了突破性发展。

2022年3月,暂时关闭了室内项目,确保旅游景区景点安全有序开放。

2022年4月30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多肉植物区里,两座“玻璃房”室内展馆完成改造升级。

2022年7月,厦门植物园南门正式启用:搭乘自动扶梯9分钟可到山顶。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厦门园林植物园地处厦门市中心,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寺、厦门大学、怪坡、环岛路等。西门距中山路约1千米;距游轮中心约10千米;距厦门火车站约5千米;距高崎机场约17千米。南门距环岛路约2千米、距怪坡约2.5千米、距厦门火车站约6千米、距高崎机场约20千米。

气候

厦门园林植物园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1.2℃,最低气温月(2月)平均温度12℃以上,最热月(7~8月)平均温度28℃,没有气温上的冬季。年降雨量约1513毫米,多集中在春夏之交的3~6月份,7~9月份时有台风,年平均湿度在为76%。

园内水系

植物园内主要水系椎溪和水磨坑溪从东至西贯穿全园。发源于五老峰北麓的椎溪蜿蜒曲折,流过紫云岩,经百花厅后进入西北部的万石湖,万石湖最大蓄水量14.7万立方米,主要靠雨季山洪的汇集,是万石山最大水体。

植物资源

厦门园林植物园自1960年建园至2014年,厦门植物园已引种、收集7000多种(含品种)植物,建成了松杉园、蔷薇园、竹径、棕榈岛、沙生植物区、南洋杉疏林草地、雨林植物世界、藤本植物区、花卉园、药用植物区、彩叶灌木区、百花厅、苏铁园、引种驯化区、市花园等15个专类园区。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拥有的各类植物资源中该园的棕榈科植物资源是最具特色的,已经引种驯化了各类棕榈植物500余种,是我国引种栽培棕榈植物资源最多的机构之一,包括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砂糖椰子等。

不仅仅是棕榈植物,厦门园林植物园还有仙人掌与多肉植物2000余种、藤本植物约200种、竹类植物200多种、苏铁科100多种、南洋杉科11种、市花三角梅100多个品种,形成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的植物特色,并有多个植物类群在全国植物园中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还有金花茶、桫椤、笔筒树、银杏、水杉、红豆杉、苏铁等20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

文化活动

漫画展

为倡导广大市民、游客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于2014年7月1日起在百花厅举办“生态‘疯情’漫画展”。展览由国际植物保护联盟主办,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承办,展示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华商报首批签约作家、“植物哲学”专栏作家祁云枝女士的63幅科普漫画,阐述了各类生态环境现状,并呼吁共同关注生态、保护生态。

此次展览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异化的动物和植物”、“生态‘疯情’”、“动物、植物也幽默”、“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和“抚慰伤痛”。呈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失衡导致动植物的一系列变异,同时站在动植物的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它们的情绪和举动,最后呼吁公众共同保护自然环境,关注动植物,倡导天人和谐。

公园价值

科研价值

厦门园林植物园研究课题立项27项,已完成课题19项,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8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4篇,获得国家级专业优秀论文2篇,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3篇,厦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12篇;出版《珍奇植物》、《厦门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园林植物1000种》、《观赏藤本植物》、《竹类植物耐盐性研究与园林应用》《福建常见园林植物-乔木》等专着14部。

利用引种驯化的活体植物资源,组织相应的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园艺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是植物园的重要职责之一。自建园50多年来,厦门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棕榈科植物、多肉植物、竹类植物、三角梅、植物共生菌等方面形成特色研究领域,在福建省园林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评为建设部和福建省建设厅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科普价值

植物园是一座以活植物为材料的科普馆,展示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50多年来,植物园十多个专类园内的各种新、奇、特植物,成为厦门市民和各地游客观赏的重点。

2009年1月,植物园科普展馆正式开馆。通过科普展板、标本、实物、微缩景观、电视视频、多媒体系统和电子书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和游客展示自然世界的奇妙和瑰丽,传播有趣的科普知识。

厦门植物园每年都会举办三四场大型科普活动,很受市民、游客的欢迎。精品兰花展、芳菲月季花展、水生植物主题展……这些赏心悦目的展出传递着生动的自然科学知识。

厦门植物园还向社会招募科普志愿者,更好地为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科普讲解和咨询服务,协助维护园内参观秩序,维护展品安全,辅助开展科普展览、科学小讲台、科普讲座等各项文化活动。2011年7月、2012年2月,植物园两次面向全市招募60名科普志愿者,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节假日、周末和学生春秋游高峰时为游客进行免费科普讲解,发挥了积极的科普宣传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文物价值

厦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已接近尾声,近日文物普查人员在万石植物园景区重点调查摩崖石刻,却意外发现了很多墓葬。有和尚墓,有一般老百姓的墓,还有基督教徒的墓,各式各样,很有特色。

游园信息

开放时间

植物园开放时间:6:30——18:00

雨林世界雾森开放时间:

每年10月8日——次年4月30日 9:00—11:00 14:00—16:00

每年 5月1日——10月7日 9:30—11:30 14:30—16:30

门票信息

景区门票:30元/人/次

半价门票:

1.60周岁(含60周岁)至64周岁的老年人;

2.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有效学生证件;

3.凭厦门工会会员卡,并出示本人身份证(限持卡人本人使用);

4.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

5.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现役军人家属凭有效证件。

免票优惠:

1.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40米(含1.40米)以下的儿童;

2.年满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人;

3.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含在职、退休、残疾和消防救援院校学员)、武警官兵、离休干部、残障人士、市级以上劳模;

4.持厦门市优待证、厦门“金鹭英才卡”“银鹭英才卡”的人士;

5.厦门市中学、小学、幼儿园组织的在校学生团体活动;

6.人民警察持本人有效《人民警察证》和身份证;

7.退役军人持本人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

8.持本景区加盟的本人有效旅游年卡。

特别提示:

1.免票对象和优惠对象须凭本人有效实体证件;

2.在校学生团体为学校统一组织活动的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团队,团队中陪同的成人参照门票价格另行购票。

景区资源商业使用费:150元/对/次

(一)150元/对/次为婚纱摄影取景费;

(二)商业广告、影视剧拍摄须提前2天预约,提交拍摄申请材料,办理相关手续。

(三)取景拍摄工作人员入园须参照门票标准另行购票。

交通信息

公交

乘87、943路公交车,植物园站下车;

乘3路、17路、19路、21路、32路、139路、659路、959路、857路公交车,一中站下车步行300米。

自驾车

成功大道钟鼓山隧道植物园出口。

获得荣誉

厦门园林植物园于1999年被授予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授予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被授予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和全国生物保护多样性示范基地。2001年被授予厦门市环境教育基地。连续三届(2004年、2008年、2012年)被评为厦门市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之首。2012年、2013年连续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2015年七月举办的福建省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表彰大会上被评为“2012-2014年度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2022年1月30日,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拟认定公示名单。

2022年3月30日,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入选“2022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名单。

2024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阅读量:20 更新时间:2025-07-08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历史沿革
  4. 地理环境
  5. 植物资源
  6. 文化活动
  7. 公园价值
  8. 游园信息
  9. 获得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0.4008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