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华南国家植物园

广东省境内的国家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占地面积333公顷,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合作共建,是中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是中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

  • 中文名
    华南国家植物园
  • 地理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 中国南方丘陵山地带
  • 地理位置
    华南地区
  • 占地面积
    333 公顷
  • 开放时间
    7:30-17:30(5月9至6月4延长入园时间到19:30)
  • 门票价格
    20元
  • 主要景点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本信息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有两个园区。广州园区包括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和科学研究园区。肇庆鼎湖山园区即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

2022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成立。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年),植物学家陈焕镛创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

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和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2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成立。

2023年5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成功保育1.7万余种植物,并实现了30余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2023年7月20日,华南国家植物园“绿美广东”物种展示园揭牌。

2024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已迁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02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4种。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保护植物将实现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全覆盖,占到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大半。

园区布局

华南国家植物园展示区与科研区总面积333公顷。华南国家植物园位于中国南方丘陵山地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水热条件最为优越并且形成中国特有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地区,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

华南国家植物园立足华南地区,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有两个园区。广州园区包括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有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和科学研究园区。肇庆鼎湖山园区即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

所获荣誉

自1997年起,华南国家植物园陆续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科研科普基地、广东省植物学科学普及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36个基地称号。

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被广东省林业局认定为2022年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

2023年1月,华南国家植物园被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2022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首批)。

2023年5月,华南植物园团委荣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组织申报的项目“特色高值经济植物科普活动”荣获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成果二等奖。

2023年5月,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2023年9月,入选广州市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2023年度新增补基地名单。

2023年10月,入选“中国植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申报的“植物科技资源科普化模式创新——以区域特色经济植物科普获得2023年度“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荣获第二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最具创意作品二等奖。

2024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牵头完成的“陆表固碳生物与非生物过程及环境响应机制”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5年1月,被评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2025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报送的“乡村学生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从村落走到城市”获评优秀案例。

作用价值

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曾培育出中国第一批具生产价值杂交水稻(1981年获国家发明特等奖),协作解决三叶橡胶树北移和抗寒性全国攻关(1982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作出重要贡献。

华南国家植物园以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统筹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将热带、亚热带植物知识和岭南园林文化融合展示,提升科普教育功能,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

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对广东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

组织机构

截止2022年12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册职工414人(含项目聘用)(其中68人具正高级职称,97人具副高级职称),在站博士后82人,在学研究生461人(其中硕士生295人、博士生16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各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人才6人;中科院引才计划人才10人(另有自筹2人)。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2023年1月16日,受广州市科技局委托,广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广东省农垦南亚热带作物科技中心联合承担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优质高产多抗火龙果新品种选育研究”进行结题验收评审。

科普活动

2020年5月1日上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央视频平台进行“春日寻芳 探秘缤纷雨林”直播。

2023年5月13日、14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将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年5月,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华南植物园举办“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自然观察活动,通过植物管窥地质环境变迁。

2024年3月,由华南国家植物园主办、国家植物园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协办的“芳华永恒——南北国家植物园女画家笔下的珍奇植物科普展”在大家美术馆顺利开幕。

科普旅游工作成效显著。揭牌两年来共举办科普活动近500场,科普导览场次达3900余场,线上线下科普受众保守估计达2000万人次。

科普教育工作也获得显著进展,先后获评3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获2023年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一等奖,出版《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等一批科普专著。

对外交流

华南国家植物园6次举办国际培训班,培养来自 “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的100多名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管理方面的科研人员;共获批国际人才PIFI项目39项;牵头多个国际组织机构,引领植物保护和研究;与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合作。

对外合作

2025年1月,华南植物园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现任领导

闫俊华:华南植物园党书记、主任

叶清:华南植物园副主任

杨子银:华南植物园副主任

严枫:华南植物园纪委书记

客流情况

2022年“五一”假期间(共5天)华南植物园游客入园人数55740人次。

2023年“五一”假期间(共5天)华南植物园游客入园人数105932人次。

2023年上半年,总入园人数已达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6%,2023年度达24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阅读量:19 更新时间:2025-07-08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历史沿革
  4. 园区布局
  5. 所获荣誉
  6. 作用价值
  7. 组织机构
  8. 文化活动
  9. 现任领导
  10. 客流情况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0.409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