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故宫的前身是明清皇宫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1912年溥仪退位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就此终结。1914年,于外朝区域成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于内廷区域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截至2022年末,藏品总数1917657件(套),珍贵文物数927745件(套)。依据不同质地和形式,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故宫博物院通过明清皇家宫殿建筑,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珍宝、钟表、书画、陶瓷、雕塑等艺术藏品常设展览,每年还定期举办临时专题展览。
故宫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博物院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25年入选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第一批)。
方位布局
场馆布局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最北面的是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场馆设计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学术研究
文物保护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修复类别包括书画、金属、钟表、陶瓷、木器、漆器、镶嵌、纺织品等,拥有“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术”“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技术”“古代钟表传统修复技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学术成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拥有《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学刊》《明清论丛》等优质学术期刊,为院内外专家学者提供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明清历史等方面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
2023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安徽演艺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文物活化的宗旨,挖掘整理故宫所藏戏曲文物资料、徽班进京的史料故事,开展剧目复排和学术研究;创新合作方式,共同确定徽剧创作方向和创作剧目,推进项目资金申报,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加强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推动项目成果在重要平台和重大活动中展示;举办专题展览讲座、讲演、公益普及等活动。同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历史文化研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物保护修复、展陈交流、宣传教育推介、文创产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全面提升以明清两代历史文化为主的研究、阐释、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平。
文化活动
2008年,故宫成立文化创意中心,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在午门举办了“天朝衣冠展”,提取宫廷服饰中的图案精华,推出了餐桌等六大系列产品。这种随展文创的模式,开创了全国博物馆之先河。
故宫博物院天朝衣冠龙形刺绣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天朝衣冠
2024年12月1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了故宫文创融合馆开馆暨残疾人"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故宫魅力"活动。
阅读量:16 更新时间:2025-06-30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