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南京长江大桥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 中文名
    南京长江大桥
  • 地理位置
    南京市西北,横跨于鼓楼区与浦口区间的长江之上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全年 全天开放
  • 门票价格
    免费
  • 著名景点
    南京长江大桥公园
  • 桥梁长度
    公路桥为4589米,铁路桥为6772米
  • 桥梁类型
    公路铁路两用桥
  • 建造时间
    1960年1月18日
  • 通车时间
    1968年9月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

基本信息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也是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3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f9198618367adab4cf48ad168dd4b31c8601e4cf.webp.png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南京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也是三座大桥中最大的一座。大桥铁路桥将津浦、沪宁两铁道线正式贯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的贯通无长江阻拦。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中国桥梁之最。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为钢桁梁结构,共有9墩10孔,共有10孔(1×128米+9×160米),由1孔128m简支钢桁梁和3联(3孔为一联)9孔跨度各160m连续钢桁梁组成,主桁采用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弦菱形桁架,采用悬臂拼装法架设。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

设计参数

南京长江大桥所设计的铁路引桥由北岸林场车站出岔,南岸经孙家洼至南京站接轨。区间距离22公里。铁路桥面为双线,宽14米。线路铺设长轨,为无缝线路。钢轨为50公斤/米,线路坡度为4‰,最小曲线半径1200米。公路桥面净宽15米,为4车道。两侧各设净宽2.25米人行道。公路桥面最大坡度3.17‰,最小曲线半径250米。全桥长度,铁路部分6772米,公路部分4588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6米。最高通航水位为+8.27米,桥下净空为24×120米,可通航5000吨级以下轮船。桥梁载重,铁路为中—24级,公路为汽—18级。主桥及引桥完工后,南岸建分岔落地公路桥(亦称回龙桥),长409米。公路桥面和地面车辆可由此上下。

南京长江大桥正桥南北两端各建长97.6米复堡式桥头建筑,通称大小堡。大堡由承受铁路、公路荷载的前后双层钢梁及两侧塔楼建成。塔楼共10层,顶端形为三面红旗。自地面至顶尖高70.4米。公路桥面至顶尖30米,为混凝土空腹结构。大、小堡内均设有电梯。大堡底层设宽敞的会议(休息)厅,大堡上层设有平台,另有雕塑座,可供国内外宾客观光旅游。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引桥孔浦口岸104孔,南岸48孔。桥梁结构:正桥浦口第一孔跨度128米,为简支钢桥梁,其余9孔为三联3孔等跨160米的连续钢桁梁。钢梁总重31580吨。水中桥墩9座。桥墩基础按4种水文、地质条件,采用4种类型,一种是重型混凝土沉井基础;一种是钢沉井加管柱基础;一种是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一种是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两岸铁路引桥甚长,因地基土壤松软,故采用跨度31.7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直径55厘米钢筋混凝土管柱基础方案设计。

运营情况

交通流量

公路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南北交通的要道,公路桥1992年日均通过机动车4万多辆,为建桥的初期通行量的4倍。2011年,大桥公路桥的通行量设计上限为每日1.2万辆,然而由于南京的城市发展,又因为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南京通过长江唯一不收费的过江通道,桥上的车流量日益增加,2011年日均车行量约8万辆,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

铁路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铁路的第一通道咽喉,自大桥全面建成通车24年来,铁路桥的通过量,1992年全年达到4.58万列,243.18万辆,为大桥通车前南京铁路轮渡全年渡运车辆的2.7倍;1999年通过列车4.5万列、243.4万辆,平均每日通过约60对。2011年,每日平均通过约200对。

航运

南京长江大桥所在的长江下游干流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水域之一。2010年,通过大桥水域的船舶日均达2300艘次,高峰时日通行量接近3000艘次。南京长江大桥有10个桥孔,根据长江航道管理部门规定,大桥第3、4、6、8号桥孔为通航孔(自北桥头堡至第1号桥墩为第1孔,其余自北向南顺序类推),其余桥孔为非通航孔,禁止船舶通过。通航孔设3对浮标,通航净宽80米,通航净高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吴淞高程8.27米)以上24米,迎船面设桥涵标,两侧桥柱设桥柱灯。通航桥孔中,第3孔允许不足300马力的机动船、200吨以下驳船队上行通过,第4孔允许机动船(队)上行通过,第6孔允许400马力以上单船、顶推船队下行通过,第8孔允许机动船(队)下行通过。

旅游观光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景点,也是江苏和南京地区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大桥建成24年间,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64批,部长级贵宾637批,国际友人和外国观光者210万人次,港澳台胞和海外华人120万人次,国内各地游客3400万人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地质复杂

南京段的长江一般是指从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到江苏镇江这一段江面。这里的地形似一个肚兜,水深浪急,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最狭处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流速为每秒3米。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

洪汛灾害

1964年9月,大桥工程遭遇建设中的最大危机:在秋汛洪水的冲击下,5号和4号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先后崩断,自重6000多吨的沉井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60米的周期性摆动,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桥址报废的巨大危险。建桥工人在洪水中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抢险近两个月,最终采用林荫岳的“平衡重止摆船”方案克服了沉井摆动,使大桥转危为安。

经济困难

大桥开工不久,中国面临三年困难时期,大批工程下马。大桥工程被要求新工人一律精简,经费被压缩到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只够维持日常开销。经铁道部彭敏与江苏省领导人江渭清、惠浴宇等人调研上报,周恩来总理批准大桥作为特例继续招工、购买设备,南京市政府则保证了生活物资的供应,施工得以继续进行。

国际形势

1960年,中国向苏联订购1.399万吨高强度低合金钢用于大桥钢梁,然而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从苏联进口的部分钢材不合格,苏联后来更拒绝供货。1961年,中国决定使用国产钢材,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1966年春,正桥桥墩全部出水,然而当时国际形势紧张,中国在西南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加强战备,占用了大量物资和资金,大桥工程的物资再度短缺。当时还有人说,既然大桥在战争中肯定挨炸,是否还有必要完工。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副部长彭敏接周恩来总理指示到南京调查,与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和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才千研究后,确定了“简化、快通、耐用,准备挨炸,炸了再修”的原则。周恩来总理批示,不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通车,公路桥和附属工程从简,尽量压缩投资。大桥再次全面复工。

文革武斗

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建桥职工分成两派互相“武斗”,大桥工地陷于瘫痪。国务院对大桥工地实施“军管”,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派部队入驻工地,调解两派矛盾并参加施工,大桥建设得以继续进行。在大桥建成前,每天有数千名南京市民在大桥工地义务劳动,大桥建设者热情高涨。

科研成果

1978年,南京长江大桥获全国铁路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决定,授予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承建的南京长江大桥所运用的新技术和规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21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项目研究成果经中国公路学会评价,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重庆牛角沱大桥等特大桥梁的提升改造工程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文化特色

纪念馆

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于2019年2月2日开馆,是南京市第一座为展示大桥历史背景及文物资料而专门修建的纪念馆,由大桥南桥头堡改造而成。在尽可能保留堡内原有物品的同时,增加了大量展品。整个纪念馆主要由“历史意义”、“伟大精神”、“记忆对话”、“科艺价值”、“再励辉煌”等五个部分组成。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史料和文物,主要来自江苏省内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市民的捐赠。

纪念馆“历史意义”部分主要通过珍贵史料展示大桥从动议到建设的过程;“伟大精神”部分主要展现大桥建设参与者的风采;“记忆对话”主要由“大桥云记忆”装置和宣传海报专题展览组成,200个记忆盒子每个都容纳着一件讲述“大桥记忆”的物品;“科艺价值”部分则是结合上世纪60年代制作的16米长的大桥模型,全面介绍大桥工程在桥梁结构、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突破。“再励辉煌”主要展示大桥日常养护工具和文物。在纪念馆筹建期间,部分展品及展览内容已先后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纽约新当代美术馆等重大艺术活动、场所展出,其中部分展出资料还代表中国参加了2018伦敦设计双年展,在40多个国家馆中脱颖而出,获得特别荣誉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

纪录片

1968年9月、12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公路桥先后建成通车。为了宣传这一伟大成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彩色电影纪录片。1969年5月13日,周恩来总理审查通过这部影片,并指示:“这部影片也可以输出国外。”

纪念邮票

1969年5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邮票,一套四枚,发行量800万套。

纪念邮资明信片

2018年12月16日,为了迎接和纪念南京长江大桥修缮后恢复通车和建成通车50周年,同时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中国邮政将发行《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编号JP244,全套一枚,并在南京长江大桥举办首发仪式。明信片邮资图采用南京长江大桥的俯瞰全景手绘图,附图为火车开出双层铁路桥的手绘图,设计中突出“50”及“三面红旗”造型的桥头堡,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体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特色。

相关歌曲

巍巍钟山迎朝阳

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主题歌

王相武 等 作词

樊祖荫 张殿英 作曲

中央广播文工团 演唱

李光曦 领唱

(1968年)

(男领)

巍巍钟山迎朝阳,万里长江添新装。

毛主席亲手绘蓝图,工人阶级把奇迹创,把奇迹创。

(合)

巍巍钟山迎朝阳,万里长江添新装。

毛主席亲手绘蓝图,工人阶级把奇迹创,把奇迹创。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反帝反修斗志昂扬。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反帝反修斗志昂扬。

江心托起擎天柱,金桥飞架过大江。

江心托起擎天柱,金桥飞架过大江。

天堑变通途,天堑变通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捷报传四方。

天堑变通途,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思想永远放光芒。

价值意义

历史意义

1968年9月30日,第一列火车拉着7节车厢从江岸南边开往浦口区。通车时,5万多人挤上大桥,桥下的路上、甚至树上都是人。同年12月28日,长江大桥公路桥也胜利通车。南京城里万人空巷。第一辆开过大桥的彩车上,有一尊高大的毛主席塑像。数十万人涌向桥头,仅庆祝时挤掉的鞋子就装了两卡车。

在大桥二处的家属区建桥新村里,大院年纪在三四十岁的很多人都重名,那时候哪家生了孩子,老大起名叫长江,老二就叫大桥,还有的干脆叫桥墩、钢梁、铁柱。

原先宝塔桥有家照相馆,大桥通车后就改名为大桥照相馆,生意异常红火,没几年就成为南京当时最大的照相馆之一。同样以大桥命名的还有大桥饭店、大桥电影院、大桥牌烟花等等。第一辆南京地产自行车也是叫大桥牌,还要凭票才能买得到这种车。使用大桥图案的就更多了,火柴盒上、香烟盒上甚至十几年前的米袋子上还常常可以看到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身影。

交通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的竣工使火车过江时间由过去靠轮渡的1.5小时缩短为2分钟,迅速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之一,在华东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

但从1990年代开始,大桥的通行量逐日增加,到2002年前后已处于日夜超负荷运转状态,年通过总重量达2亿吨,日均机动车流量高达6.3万辆左右,超过设计能力1.5万辆/日的3倍多,但是封桥大修似乎永远不太可能。

如果大桥公路桥封闭10分钟,南京市区便会陷入严重的交通瘫痪状态;封闭1个小时以上,整个江苏省的交通将会受到巨大影响。而铁路桥封闭1分钟将造成数十万元经济损失;封闭10分钟,华东地区的铁路命脉将陷入瘫痪。因此有关部门始终无法下决心彻底维修。

象征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当时国内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通车,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的建成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被看作是“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称之为“争气桥”。

技术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功建设,以及中国在建桥过程中发展出的低合金桥梁钢和深水基础工程等技术,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质量堪称一流,这支建桥队伍因此声名远扬,当初的十几位工程师也频频被各建桥工程部门争相聘用。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宽水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来南京实地勘察后,留下一句话:在南京造桥,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个“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工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起了一座争气的大桥。证明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说的是错的。

存废争议

有观点认为南京长江大桥净空过低,使万吨级轮船无法通过,阻碍了长江中上游航运的发展,但实际上该观点存在错误,长江中上游航运发展的阻碍根本原因在于长江的水深,而非南京长江大桥的净空高度。

大型船舶能够满足船舶运力需求,因此长江航道上3000吨及以上吨位、吃水5~7米的船舶非常普遍。因水深原因大吨位级别的船舶在长江口就能搁浅,水深过浅导致大吨位船舶无法进入长江中上游地区,对于万吨级别的船舶来说,桅杆高度不会高于24米,即使水位最高时南京长江大桥水面净空也仅24米,若水深允许,万吨级船舶可直接通过南京长江大桥。

万吨级以上的海轮要在长江通行,关键要看水深。南京以下的长江在人工维护的核心航道只有10米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航道水深长期以来不到10米,自然水深6米。从下游的南京到中游的武汉有三个浅滩,最浅的是在九江一带,该浅滩冬季水深不到3米,而万吨海轮的吃水至少在7米以上。武汉在丰水期的水深大约4.5米,无法行驶万吨轮,处于武汉上游的重庆水深则更小,因为水深限制,万吨船舶无法到达。

参与单位

南京长江大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二、四工程处承建。参加设计和施工单位有:上海基础工程公司承担两岸公路双曲拱桥及回龙桥的灌注桩基础;双曲拱桥为南京城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政工程公司施工;两岸塔楼上部结构和桥头建筑的外廊及装饰工程,由江苏省建筑第一工程公司承建。铁道部大桥局第二、第四工程处担负全桥的桥墩基础及铁路、公路桥梁的架设等项工程。

阅读量:27 更新时间:2025-05-22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建筑设计
  4. 运营情况
  5. 建设成果
  6. 文化特色
  7. 价值意义
  8. 存废争议
  9. 参与单位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