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青藏铁路

中国西宁至拉萨铁路

青藏铁路(Qinghai–Xizang Railway) ,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 中文名
    青藏铁路
  • 开通日期
    2006年7月1日
  • 线路长度
    1956 km
  • 运营速度
    160 km/h(西宁~格尔木段)
  • 铁路等级
    国铁Ⅰ级
  • 起止站点
    西宁站-拉萨站
  • 车站数量
    85个
  • 途径省市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 沿途城市
    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等

基本信息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从格尔木出发的“青1”次列车。

青藏铁路由西宁站至拉萨站;线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共设85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16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截至2015年3月,青藏铁路的运营速度为14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

截至2022年6月底,青藏集团公司累计运送旅客2.6亿人次,旅客运送量由2006年的648.2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70.5万人,其中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169.69万人。

2023年6月23日7时,青藏铁路西格段复兴号动车组开始试运行。复兴号动车组于7月1日正式在青藏铁路西格段运行。

截至2024年6月底,青藏铁路累计安全运送旅客3.09亿人次。

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8775.1万吨。

2024年8月11日,发送8.97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历史新高。2025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200万人次。

3812b31bb051f819e81faa09dbb44aed2e73e7bf.webp.png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2006年7月1日起,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分别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和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线旅游观光列车。

2010年6月18日,青藏铁路列车运营速度达100千米/小时;同年7月1日起,上海至拉萨以及拉萨至上海客车将从隔日开行变成每天一趟。

2014年12月10日,中国铁路进行运行图的年度大调整。上海铁路局将上海至拉萨的T164/5、T166/3次改为直达列车Z164/5、Z166/3次。

2015年3月20日零时起,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提速至140千米/小时运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规划运输能力为每日开行客车20对,年货运量5000万吨,提速前客车运行速度120km/h。

截至2017年兰渝铁路开通后,可通过乘坐客运列车经由青藏铁路直达拉萨站车站有:北京西、广州、长沙、武昌、郑州、太原、石家庄北、郴州、中卫、上海、苏州、无锡、南京、蚌埠、徐州、西安、成都、广元、南充北、重庆北、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沱沱河、安多、那曲、当雄等共计28个车站。

2024年6月,铁路部门宣布将加开西宁至拉萨间临时旅客列车、西宁至乌鲁木齐间动车组列车。(7月1日—8月10日,加开西宁-拉萨Y971次临时旅客列车;7月3日—8月12日,加开拉萨-西宁Y972次临时旅客列车;7月1日—8月10日,加开西宁-拉萨Z9821次临时旅客列车;7月3日—8月12日,加开拉萨-西宁Z9822次临时旅客列车;7月1日—7月20日,加开西宁-乌鲁木齐D4013次动车组列车;7月2日—7月21日,加开乌鲁木齐-西宁D4014次动车组列车。)

2024年暑期,为确保广大旅客顺利出行,青藏集团公司充分利用三季度列车运行图优化调整成果,动态调整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采取加开临客和动车组列车重联等方式开行热门方向旅客列车,努力为广大旅客暑期出行提供充足运力保障。青藏集团公司进出藏方向在开好6对图定旅客列车的基础上,相继组织开行3对临客列车,进出藏旅客列车总对数达到历史最高的9对;在西宁至兰州西、西宁至乌鲁木齐间各开行1对动车组临客;在拉萨至日喀则间开行3对图定动车的基础上,安排2对高峰线动车运行,拉萨至林芝间采取加大列车编组的方式增加运力;同时在青海网红景点茶卡盐湖方向开行1对临客列车。

客货流量

截至2009年7月1日,青藏铁路已安全运营3年,共计运送旅客830多万人次,货物6221万吨。“十一”黄金周,青藏铁路共发送旅客17.5万人次,其中10月7日发送旅客19065人次。

截至2010年6月18日,青藏铁路共运送旅客2700多万人,货物1.2亿吨。

2011年,青藏铁路全年旅客发送量650多万人,同比增长9%;货物发送量3800多万吨,同比增长8%。

截至2012年5月8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4900多万人,客运量年均增长率10.3%。

2015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旅客发送量201万人,同比增加80.7万人,增幅达67%

2016年铁路春运,青藏铁路发送旅客达17.2万人次。

2017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旅客发送量378.7万人次;货运发送量554万吨。

2018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86.2万人次。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旅客和货物发送量分别达1655.6万人次、340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3%、5.8%,其中旅客发送量创下青藏集团公司历史新高。

截至2022年6月底,青藏集团公司累计运送旅客2.6亿人次,旅客运送量由2006年的648.2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70.5万人,其中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169.69万人。

2023年通过青藏铁路进出藏旅客达295.9万人次,其中进藏旅客153.3万人次,出藏旅客142.6万人次,较2018年的历史高位分别超出36.6万人次、26.6万人次和10.1万人次。

截止到2024年4月底,自1984年5月开通运营以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简称西格段)累计发送旅客数量突破1.1亿人次、发送货物4.8亿吨,青藏铁路的区域性功能和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强劲。截至6月底,青藏铁路累计安全运送旅客3.09亿人次。截至2024年6月30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8775.1万吨。8月11日,青藏铁路旅客发送达8.97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历史新高。根据中新网8月12日消息,自7月1日铁路暑运启动以来,青藏集团公司已累计发送旅客294.57万人次。12月28日,新关角隧道通车10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累计运送旅客4737余万人次,货物运量累计达1.78亿吨。

2025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200万人次,日均5万人次,同比2024年春运增长2.5%,春运205年1月14日首日预计发送旅客5.44万人次。

a686c9177f3e67091c29964239c79f3df8dc5566.webp.png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原旅客列车。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编组为2节软卧,每节软卧定员32人,共64人;硬卧8节,每节定员60人,共480人;4节硬席,每节定员98人,共392人,且比普通硬座车座位要宽,每列列车共定员936人。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上的供氧装置分两种,一种是弥散式供氧,即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使每节车厢的含氧量达到23.5%;另一套系统为分布式供氧,即如果旅客需要更多氧气,可以随时取用座位底下的吸氧管,以免出现高原反应。分布式供氧装置不仅每位旅客座位下有,还分布于走廊的墙上、车厢连接处。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的设有特制的卧车和餐车。卧车内设包间,包间的设施有闭路电视、宽大的卧铺、沙发、浴室、以及卫生设施等;其餐车设置分为带厨房的餐车和全就餐区的餐车各一辆,以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

运行系统

针对青藏铁路高海拔、高寒等养护特点,青藏铁路公司在冻土区建立了长期监测系统,并设置了3个自动气象站,78个地温观测断面,实现了监测系统远程自动化信息处理,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青藏铁路采用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千米,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青藏铁路全部使用分散自律式CTC调度集中系统,支线采用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运输调度指挥和管理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其中,格拉段的45个车站中有38个实现了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业人员。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西藏铁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是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时速。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千里冻土

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县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 550 公里,真正的较深的冻土地段近 400 公里。

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在这一地区施工,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消融,二是人类工程活动会改变冻土相对稳定的水热环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小,导致植被死亡等,将涉及更大面积的冻土消融。

为了攻克冻土难题,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解决的千年冻土所带来的的难题。

高原反应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

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铁路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115个,配备医务人员600多名,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安排职工到低海拔地区轮休。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青藏铁路开工以来,累计接诊病人45.3万多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无一例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生态环保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科研成果

截至2009年1月,青藏铁路工程共获专利数十项,发表论文千余篇,推动了多年冻土工程、高原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月9日,青藏铁路工程荣获2008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荣誉表彰

2008年7月,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获得了“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为中国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

2013年9月,青藏铁路工程入选“全球百年工程”。

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3年9月13日,青藏铁路一期(西格段)入选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价值意义

政治意义

西藏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使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与尼泊尔贸易的陆路运输时间从12至18天缩短到一周以内,推动尼泊尔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尼泊尔独立自主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同时,青藏铁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经济意义

青藏铁路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青藏铁路有利于促进西藏在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青藏铁路完善了中国铁路网布局,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使之成长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变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阅读量:98 更新时间:2025-04-23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基本信息
  3. 运营情况
  4. 设备设施
  5. 建设成果
  6. 价值意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