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截至2025年2月,西安地铁开通运营的线路共有11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环)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16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运营里程共计403千米;另运营市域铁路西户线,采用铁路制式;共设车站235座(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其中换乘站34座。
2024年12月31日,西安地铁线网客流再创历史新高,平安运送市民乘客553.9万人次,西安地铁单日客运量首次突破“500万大关”。
建设历程
规划阶段
西安地铁的起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安市政府打算效仿北京地铁,将西安城墙拆除,以墙址所留的壕沟建设西安地铁1号线,后随着城市发展理念和文物保护观念的进步而作罢。
1993年,西安市正式出台地铁修建规划,规划提出修建4条线路,成为西安地铁规划的雏形。
2002年,《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出台,规划提出修建6条地铁线路。
2005年11月,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建设阶段
2006年4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6年-2015年)》,包含西安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9月29日,西安地铁2号线试验段行政中心站开工建设。
2007年7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复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10日,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11月28日,西北地区首台地铁盾构机在西安地铁2号线试验段始发,标志着西安首条地铁建设进入隧道掘进阶段。
2008年6月3日,西安地铁首个车站(行政中心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复西安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审查通过《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6-2016)调整方案》。在原批复建设规划和项目基础上,增加建设3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二期工程,合计增加线路长度42.6千米;规划年限由2015年延长到2016年。1月7日,西安地铁召开运营公司成立大会。7月20日,西安地铁首列电客车运抵车辆段。
2011年7月18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西安地铁票价方案。8月9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对外颁布。9月1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正式实施。9月16日,西安地铁2号线首通段开通试运营,西安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个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
201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西安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年3月6日,西安地铁1号线19个车站平面广告资源10年经营权以4.98亿元拍卖成交。5月7日,西安地铁2号线客流突破1亿人次。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8年)》,包含4号线、5号线一期工程、6号线一期工程3个项目。
2016年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同意新增5号线二期工程、6号线二期工程和临潼线(9号线),线路长度65.1千米。10月28日,西安市物价局批复同意西安地铁票制票价调整方案。11月8日,西安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西安地铁全网执行新票制票价。
2017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环境影响报告书》。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12月20日,西安地铁首列车本地交付仪式举行,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合资设立的子公司——西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8年,西安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更名为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与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按“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模式合署办公。1月1日,西安地铁启动手机扫码过闸乘车试运行,乘客只要下载“西安地铁APP”或通过支付宝扫码过闸,就能在所有地铁站进出乘车。7月24日,西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12月1日,西安地铁线网闸机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全线各车站闸机均可实现手机支付宝、微信扫码快速过闸功能。
2019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4年)》,包含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二期工程、8号线、10号线一期工程、14号线、15号线一期工程、16号线一期工程等7个项目。6月15日,“西安地铁”APP开通银联信用卡支付乘车功能。8月,西安地铁于西安地铁4号线列车车厢开始试点“同车不同温”。7月28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项目正式启动实施。10月17日,中国企业联合体Transmimetro中标波哥大地铁项目,标志着西安地铁实现了走出去战略第一步。11月21日,西安地铁开通“云闪付”APP乘车码扫码乘车功能。
2020年1月21日,西安地铁刷脸乘车系统上线。12月31日,西安机场城际铁路整体移交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并更名为西安地铁机场线。
2021年6月29日,西安地铁机场线并入西安地铁14号线。
2022年9月20日,西安地铁2号线北客站站、西安地铁4号线北客站(北广场)站、西安地铁14号线北客站(北广场)站均更名为西安北站;西安地铁4号线火车站更名为西安站。
2023年6月26日,西安地铁2号线运动公园站更名为凤城十路站,会展中心站更名为电视塔站。6月27日,西安地铁2号线二期、西安地铁16号线一期开通初期运营。9月21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初期运营。9月26日,西户线连接西安地铁5号线地下换乘通道启用,西户线售检票系统与西安地铁线网售检票系统实现同网同价、互联互通。
2024年9月26日,西安地铁10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东段、6号线一期南段开通初期运营。12月26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2025年2月18日,西安地铁14号线机场(T5)站开通运营。
运营情况
运营线路
截至2025年2月,西安地铁共运营有11条线路(不含市域铁路西户线)。
2025春运期间运营时间
春运期间,西安地铁将分阶段延长2、3、4、8、14号线运营时间,满足市民游客出行需求。
1月14日-2月22日期间,2号线常宁宫站、草滩站末班车发车时间均调整至23:55,西安北站向城区方向的末班车发车时间为次日0:00。
1月29日-2月4日期间(正月初一至初七),14号线机场西(T1、T2、T3)站末班车发车时间调整至22:50,贺韶站末班车发车时间调整至23:00。
1月29日-2月11日期间(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前),3号线鱼化寨站末班车发车时间调整至23:33,保税区站末班车发车时间调整至23:08;4号线西安北站、航天新城站末班车发车时间均调整至23:30;8号(环)线内环往东等驾坡方向末班车发车时间调整至23:39,外环方向不变。其余线路末班车保持不变。
客运流量
2011年9月16日至2014年6月11日24时,西安地铁安全运营1000天以来累计客运量达3.13亿人次,安全运行3178.3万列千米。
2011年9月16日至2017年3月7日24时,西安地铁安全运营2000天以来累计客运量达13.41亿人次,开行列车116.35万列次,列车安全运行2928.51万列千米,日均客流量从16.15万人次增至149.48万人次,最高突破190万人次。
2011年9月16日至2019年12月2日,西安地铁安全运营3000天以来累计客运量达34.61亿人次,实现单日最高客流330万乘次(2019年5月1日),开行列车294.27万列次,运营里程8035.06万列千米。
2020年12月31日,西安地铁日客运量达404.81万人次。
2021年4月30日,西安地铁日客运量达448.2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3年4月15日,西安地铁日客运量达463.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12月31日,西安地铁线网客流47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4月3日,西安地铁客运量48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4月30日,西安地铁线网客流491.7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7月1日至8月31日(暑运期间)西安地铁平安运送乘客24813.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首次超400万人次,达到400.2万人次,同比增长2.2%。9月30日至10月7日,西安地铁平安运送乘客3564.7万人次,日均客运量445.6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17%。其中,9月30日线网客运量492.8万人次,创单日客运量历史新高。12月31日,西安地铁线网客流再创历史新高,平安运送市民乘客553.9万人次,西安地铁单日客运量首次突破“500万大关”。
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春节假期),西安地铁线网平安运送乘客2515.9万人次,日均客运量314.5万人次。
管理规章
截至2021年1月,西安地铁所辖线路适用《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于2018年10月30日由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18年11月30日由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乘坐导引
导引标识
导向立柱
西安地铁站外立柱高3.8米,宽0.41米;色彩为灰蓝色,由唐代绘画艺术中常用的矿物颜色归纳而来;自上而下大体分为四部分。站外立柱顶端为西安地铁标志;中间为书法站名,由书法体及站名标识符号构成;中部为车站标识及列车首末班时间;下部为纵向线路图。站外立柱底部为激光切割的装饰纹理,正立面功能划分明确,侧面为太极图案与回纹演化的“S”曲线造型,将正面的四部分整合为一体。
导向牌
西安地铁导向牌的基本造型取自基本建筑构件“瓦”,将瓦的原型进行艺术的加工处理、简化、升华,形成西安地铁导向牌的侧面造型“U”。
站外引导立柱
西安地铁站外引导立柱是以地铁站为中心,半径500米之内的范围内设置的导向牌,主要设置在道路交叉口、人行道、重要建筑出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其功能在于指引前往地铁站出入口方向,方便乘客更加快捷的乘坐地铁,到达目的地。站外导引标注附近地铁站站名,融入传统纹样回纹。
票务指南
车票价格
截至2021年7月,西安地铁全线网票制票价为“里程计价制”,起步价2元6千米(含6千米),其后每增加1元,可乘坐4、4、6、6、8、8千米,即0-6千米2元;6-10千米3元;10-14千米4元;14-20千米5元;20-26千米6元;26千米以上每增加8千米增加1元。
据2024年12月26日西安地铁官网显示,西安地铁线网最高票价为13元(创新港站—昭慧广场站,户县站—昭慧广场站/机场西站/秦陵西站),各站点间票价请通过官方途径查询→。
互联互通
截至2022年6月,西安地铁已与成都、郑州、广州三个城市的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
车票种类
单程票
1、使用单程票无折扣,出站时由闸机回收。
2、在地铁车站购买的单程票,如未使用、票面完整,且票卡内、票面信息能够读取,可在购买当日至任意地铁车站办理退票。
3、单程票在进站闸机上验票后20分钟内乘客未进闸的,乘客须至本站客服中心免费处理。在进站闸机上验票后超过20分钟未进闸的,单程票作废并予以人工回收;超过210分钟未出站在乘车资费基础上缴纳线网最高票价。
全国交通一卡通(交通联合)
2017年12月31日起,西安地铁兼容交通运输部密钥体系下的“全国交通一卡通”(即“交通联合”)。
设备设施
运行系统
信号系统
西安地铁1号线列车采用进口西门子信号系统,3号线列车采用卡斯柯信号系统。1、2、3号线均提供基于无线通信的CBTC移动闭塞式技术、有人监控下的ATO全自动驾驶模式运营。
运营控制中心
截至2025年2月,西安地铁设4座控制中心。
服务设施
站台设施
西安地铁站台层的座椅仿造传统木制座椅的样式,侧面印有兵马俑铜车马纹样,采用不锈钢材质仿木制座椅和花岗岩侧面的效果。
文化特色
地铁标识
西安地铁标识整体似一方象征诚信的中国印章,被称作“城墙章”,西安地铁标识采用中国传统对称布局,外方内圆的设计,采用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城墙与地铁拱形隧道演绎出地铁英文缩写M,直观体现千年古都与现代化地铁的对接,同时又以西安明城墙两侧向外延伸的城墙像河流、像血脉,寓意地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标识也采用了传统中国红喻示吉祥、喜庆,在交通设施中也是引人注目的警示色,能够起到突出的作用;其次,它采用西安城墙作为基本形状,白色和红色也是色彩上反差对比突出的搭配,同时也象征着地铁是一种公共设施,是纯洁的,没有杂质的。外面采用了城墙垛口的形状,内侧的椭圆既代表城墙的城门,也是地铁隧道的造型,二者公共构成了一个M型,也是地铁metro在国际上的公认的标识;线条流畅,也象征着地铁运行的通畅。
吉祥物
西安地铁卡通吉祥物被称作“迈拓”,是英文Metro的谐音。整体造型以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为原型,进行卡通化处理,配上西安地铁标识。
车站文化
西安地铁所有车站整体色调均为浅色,搭配藏蓝色与木黄色,车站的立柱横截面雕刻以不同的纹样,配上不同的装饰甚至是唐三彩。车站的天花板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宫灯格局,在力求通风、照明等需求的同时,营造出中国风味。
车站标识
西安地铁是中国唯此一个为每座车站设置独立标识的地铁系统(即“一站一标”),也采用“城墙章”式的矩形图案设计,在车站立柱、车站显著位置、屏蔽门盖板、导向牌等配合颜楷字体的站名出现。
特色活动
西安地铁在坚持“1567”服务准则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铁排队日、站长接待日、地铁文明服务进校园等活动。
价值意义
西安地铁开通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地铁对一座城市带来的巨大改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从生活方式的转变,到经济的带动,城市的扩张,地铁驶入西安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西安地铁不仅成为城市开放文明的名片,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适宜现代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阅读量:172 更新时间:2025-03-20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