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凡可名者 皆非常名

点击创建词条

目录
互动
正在收听 :
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与齐宣王、魏惠王同时,与惠施为友。曾做过蒙地漆园小吏,也曾麻鞋布衣见魏王,不愿做官从政。相传楚威王曾以厚礼聘为楚相,遭其拒绝,后“终身不仕”,过着隐居生活。唐玄宗时追赐庄子为“南华真人”,其所著书《庄子》被崇奉为《南华真经》。

  • 原名
    庄周
  • 别名
    庄子
  • 子休(亦说子沐)
  • 南华真人
  • 时代
    春秋战国
  • 出生地
    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
  • 出生日期
    约 公元前 369年
  • 逝世日期
    约 公元前 286年
  • 主要成就
    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创立哲学上的庄子学派
  • 代表作品
    《逍遥游》《齐物论》《庄子》

人物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与齐宣王、魏惠王同时,与惠施为友。曾做过蒙地漆园小吏,也曾麻鞋布衣见魏王,不愿做官从政。相传楚威王曾以厚礼聘为楚相,遭其拒绝,后“终身不仕”,过着隐居生活。唐玄宗时追赐庄子为“南华真人”,其所著书《庄子》被崇奉为《南华真经》。

人物经历

约公元前369年(宋桓侯十二年),庄子出生在宋国国都东北的蒙地。庄子的亲人不见历史记载,据考证,其庄姓肇始于宋第十六代君主庄公,原为宋国公族,后于庄子父辈或本人少年时期沦为庶人;也有学者认为庄子先世为楚国人,后由于楚国内乱,庄子家族受到牵连,遂避祸北迁至宋国。

庄子青少年时期,家境尚丰,接受过系统教育,后来生计日渐艰难,直至出现冻馁之虞,织履、渔钓不足以自给。曾在蒙地担任漆园吏,但不久即离职,从官府获得薪奉的时间不长。庄子主要游迹于社会下层的各种人物中间,与渔人、船夫、工匠、农人、屠者交往密切,对于这些人的生活很熟悉。此外,庄子与隐者阶层的各色人物也交往比较密切。

庄子一生主要活动在社会下层,生活困苦。有人讽刺他“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就是说住在偏僻的陋巷里靠打草鞋为生,脖子枯瘦,脸色发黄。他学识渊博,善于辩论,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特别的名声,虽生活贫困而性格清高孤傲,拒绝与官府往来,《史记》本传和《庄子》中多次提及庄子被邀请为官的故事,均被庄子回绝。

庄子一生都是贫困的,但并非孑然一人,也有妻子儿女。《至乐》篇记载了庄子妻子死时惠施前来吊唁,看到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从惠子的话中看,庄子妻子去世时,他们的孩子已长成人,他们夫妇也已年老。庄子有几个儿女,其后生活情形如何,史料没有记载。除此之外,庄子一生与惠施交往甚密,经常一起漫步、谈辩,交换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惠子年长于庄子,先庄子而死,惠施病故后,庄子便深瞑不言。庄子晚年独身栖息故园,课徒著书以自遣,收授的弟子规模不大,没有形成显赫的学术集团。其间,庄子与弟子蔺且等先后游于山中和雕陵之樊。

约公元前286年,庄子因病辞世。庄子临死前,弟子们想要对他行厚葬之礼。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把星星当作珍珠,把万物当作陪葬品。我的丧葬用品难道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么?”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鸦和老鹰吃掉你的尸体。”庄子说:“天葬让乌鸦和老鹰吃,土葬让蝼蛄和蚂蚁吃,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蝼蛄蚂蚁,为什么这样偏心呢?”

主要影响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轶事典故

濠梁之辩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濮水垂钓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鸱得腐鼠

庄子将要去看望在大梁做魏国国相的惠施。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大梁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惊惶不定之间,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最后他说,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鼓盆而歌

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哦。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赙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了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学生想用很多好东西给他做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学生说:“我恐怕乌鸦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多么偏心啊。”

阅读量:21479 更新时间:2024-09-07

版权声明:可名百科词条系由创作者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仅是创作者的表达,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kefu@kemingbaike.com

可名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人物介绍
  3. 人物经历
  4. 主要影响
  5. 轶事典故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